京城。
穆晚晴接到了紫宸宮的書信,打開看完後沉默了良久。
自古朝廷對宗教的態度都十分微妙,弘道興佛,根本目的在於以此為手段治理百姓,聽著似乎不搭邊兒,可在穆晚晴看來,宗教是最容易提取群體潛意識的一種形式,甚至影響群體潛意識,這種意識形態的治理,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和文化知識被某些階層所掌控的時候,傳說、故事這一類型看似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以語言的方式影響著很多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為。
對於統治者來說,無異於不見任何波瀾的利器。
道教在大秦是比較顯像的宗教,沒有對比,可以說是唯一。
在戰亂的時候,除了逍遙三十二天罡站出來護百姓外,紫宸宮打開山門的舉動,對當時的百姓來說是救贖的出路,對於大秦來說,何嚐不是減少百姓傷亡的助力呢?
可,宗教的興衰跟政治捆綁在一起的話,穆晚晴遵從本心,她不願意。
因為古往今來,道教也好,佛教也罷,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傳承不絕,這何嚐不是黎民百姓之福?不尊崇也不貶低,共存的形式,讓大秦的文化多了一個麵相,影響當世也影響後世,保持宗教的本色,就是對文化傳承的尊重。
所以,羅天大醮這樣的盛會,可以讓道教裏的各個分支更有凝聚力,可以讓百姓更多的了解道教文化,放在民間比跟朝廷掛鉤要好太多了!
斟酌了一份聖旨,朝廷並沒有派遣官員,而是讓小道童把這份聖旨送到田子書手中。
田子書為欽天監的監正,做這件事最合適了。
至於羅天大醮的籌備,穆晚晴以私人的名義讓喬氏帶隊往紫宸宮去,本來她們就要過去操持田子書和梅若雪的婚事,剛好順路,並且讓喬氏給邵寶玟帶了一封親筆信去。
在穆晚晴看來,紫宸宮必定會抬舉身為三公主的寶玟,天家的人要十分謹慎,除了日常生活的謹言慎行外,這種特別大的盛會上,更是要把握好尺度,唯有如此才能給更多人帶去正向的影響。
“母親,我們都去紫宸宮,就留您一個人在宮裏了。”喬氏有心不去,留下來陪著婆母。
穆晚晴看了眼喬氏:“去吧,兩個孩子都無依無靠,咱們得暖著他們的心,我這邊不用惦記,這麼多年也沒有君臣同樂過,今年就跟臣工們好好的吃頓飯,年節好過,尋常日子難熬,所以別牽掛我。”
喬氏知道不去不行,臨走之前把宮裏的事情都料理妥當,禦膳房那邊需要準備的席麵單子也都交給了香琴,不放心的她去了內務府,後宮的事情都過問了一遍,婆母不喜鋪張浪費,一些個看似花裏胡哨又沒有什麼大用的事情都壓下去了。
妯娌們都跟著忙活完,辭別婆母,坐上馬車往紫宸宮去。
“大嫂,讓芷瓊和寶珺兩姐妹回來陪著母親吧,她們的孩子都滿地跑了,母親見到他們必定高興。”韓繡雲也惦記著婆母,靈機一動想到這個。
喬氏撫掌:“對啊,我怎麼把這兩個寶貝忘了,來人啊,送信去陽鬆鎮。”
陽鬆鎮。
李芷瓊接到了書信,趕緊去隔壁找表姐寶珺。
邵寶珺正在給孩子們做冬衣,接過來書信看完,抬頭看李芷瓊:“表妹,咱們得準備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