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些視頻的評論區,就讓人大開眼界了。
不管你從哪個方向進行預測,猜想,評論都是清一色的“民科”“九漏魚”“少一點你們這種人科學才能進步”等等;不單開口嘲諷,甚至很多人直接開罵。整個評論區,甚至連一條正經的討論都難找到。
這種風氣不知道從何而來,在這個世界,科學已經快要變成一種宗教;甚至有些知名科學家的“妄言”,都會遭遇它們的嘲諷,抵製。
在它們看來,似乎任何未經驗證的觀點,或者違反直覺的想法,都是民科。所有提出的觀點,都必須符合科學的要素,必須有前因後果,必須有相關脈絡,否則你提都不要提。
楚天在想,如果把量子世界給他剖開,讓它們知道物質世界的基礎組成,其實就是字麵意義上的虛無,它們會不會因接受不了現實而直接崩潰。
如果告訴他們,世界上所有物質的存在,都是概率雲的一種具象,理論上人的身體和天空的光,都是一樣,他們會怎麼理解?
如果他直接改變一顆石頭的粒子自旋,使之成為另一種物質,它們會不會直接跪下膜拜,高呼真神降臨。
豈不知,人類最大的財富,便是思想自由,思想意識才是決定一切的基礎。
甚至就連已知的量子力學,都開始漸漸的偏向於混沌學,而非邏輯學;波粒二象其實就體現了隨機性,現有科學關於它們的研究,都是概率雲上的確定,而非邏輯上的確定;
量子糾纏就更加確定了它的特性,兩個糾纏粒子的位置,雙方更是有可能在全宇宙範圍跳躍活動。
怎麼可能以已驗證的方式,來提出最初的觀點呢?那不如直接讓人工智能參與科研不是更好?
推動技術進步的,的確是科學;而最初的想法,都是來自於人的思維,並不是邏輯,更不是已驗證的定律。
科學是一種方法論,而不是結果。
而如今的這股風氣,正在把它往結果上推,想讓它變成唯一聖經。
最讓人無語的是,有一些人,甚至對提出新想法的人懷恨在心,仿佛這種事破了他的道心一般,歇斯底裏的咒罵。
不排除民科大神們搞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發明”,但這些都是組成最終成果的分母。它的確荒謬,但如果每一個觀點、每一個方向,都能變成可驗證可重複實現的成果,那隻需要100年,人類就能征服銀河係了。
科學試驗是允許失敗的,思維試驗更應允許失敗。
不再胡思亂想,楚天直接開口道:
“陳教授,你不必擔心這些,畢竟投資1000多億的民科,也不再是民科了吧?”
“你隻需要參與進來,觀察學習就好了。你如果不願意參與,那麼我就自己做了。”
“關鍵是有些管製材料我沒有,需要申請,這點我會找孫主任想辦法。”
“你考慮一下吧,留下的話,實驗室明天就開始組建。”
楚天沒有客氣,他知道,對於這些人,客氣是沒用的。
隻有在技術上領先他,在學術上超越他,他才會真正的對你正眼相看。
反正楚天的目的,隻是體驗這一世的不同人生。
對於技術的傳授,對於帶領國家科技的騰飛,其實不一定在某個人,某個公司。
隻要建立了相關產業鏈,受益的一樣是全體夏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