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北方問題(2 / 2)

與以往相同的是,東王府包括韓健在內,關於蘇廷夏的事近乎是從不去評論。甚至連蘇廷夏這個人,東王府都有意不去提,幾次楊瑞會見朝臣,問及北方的戰事,韓健隻是提了關於林詹所部進兵之事,蘇廷夏的問題也被他刻意回避了。

越是如此,外界對於蘇廷夏叛國的消息傳的越甚。楊瑞更是以為韓健有什麼事隱瞞,幾天都對韓健沒個好臉色。在這點上,倒不是韓健去隱瞞什麼,因為他對蘇廷夏並未作出什麼軍事安排,而實在是蘇廷夏有意如此。

九月底,鮮卑人已經從長安南線撤兵。不過他們卻沒有直接將占據中原的城池所歸還。但林詹的一路兵馬已經進入到北王府腹地,有些城池自然從鮮卑人手裏回歸到朝廷。

相比於被鮮卑人掠奪,北川境內僅存的幾座還算完好的城池,都眼巴巴等著朝廷的援軍到來。等林詹的兵馬到來之後,還是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因為鮮卑人的掠奪,北方滿目瘡痍,很多地方根本都是荒無人煙,整個地區的人口和牲畜都被鮮卑人掠奪走。僅存的也隻是避難到山野中的百姓,卻也是零星而存。

隨著林詹所部對北川境內城池的接收完畢,隨後林詹所部的大部分兵馬往北王府首府北川城靠攏,有重新圍攻北川城之意。

便在此時,北川城內再次派出議和的代表。這次議和一開始,小北王楊科為了表示誠意,便將之前所收留的楊餘一家,還有一些跟隨楊餘叛逃到北方的人送到了林詹軍營中。

林詹不敢怠慢,直接將人送往洛陽來。一時間洛陽朝廷上下也都有些震駭。

當初楊瑞的好弟弟,也當過魏朝的皇帝,楊餘在洛陽的聲望隻能算是毀譽參半。楊餘身為楊氏皇族的正統繼承人,本身他的繼位還是沒太多問題的。很多人倒更寧原奉楊餘為君主,而不是身為女流的楊瑞。

可問題就在,楊餘當皇帝之後,發動了幾次戰爭,令中原開始不得安寧。而在江都之戰落敗之後,也是楊餘曾經派出去的兵馬,回到洛陽之後為禍一方,令洛陽城不得安寧,百姓因此而流離失所。

楊餘的皇帝當的很窩囊,更窩囊的是,東王府的兵馬殺到洛陽,他竟然絲毫不反抗,拖家帶口再連同那些忠於他的大臣北逃而去,反倒是去找曾經幫助他登基的楊科來庇護。可到了北方的楊餘,什麼都不是,非但沒得到楊科的禮重,甚至還被軟禁起來。因為楊科也知道,留著楊餘在身邊始終是個禍害,但楊科也知道這人不能殺,到一定的時候還有用。

現在要跟朝廷議和,楊科將楊餘一家還有那些朝廷的叛臣一並送到林詹軍營,也是為換取朝廷的撤兵。雖然北王府自己也知道這有些不太可能。

但楊科還是期冀於能夠換取朝廷的“寬宥”,讓他繼續保持王爵,留守於北川。這是最好的狀況。

就算楊科不能留守北王府,也希望自己的王爵可以不斷,封地不斷,那嗣位也不會斷。那也等於是保住了北王府的香火。

朝廷這麵,在得知楊餘一家已經往洛陽這麵而來,都在做著準備。

盡管很多人還不清楚應該準備什麼。但他們也意識到,這是大事,稍有怠慢可能就會丟官甚至是喪命。誰都不知楊瑞會怎麼處置他這個曾經的好弟弟。

倒是韓健這麵,在將消息告知了楊瑞之後,見到楊瑞那複雜的神色,便知道楊瑞心中自己也很矛盾。

在楊瑞心中,她是很顧念親情的。當初他對楊餘和楊曦兩個弟弟可說是苦心栽培,甚至將他們留在宮中居住,也是為讓兩個弟弟適應宮中環境,為將來繼位做準備。

楊瑞自己也沒料到,楊餘居然會背叛她。現在楊餘的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容不得她再去回避。她必須要作出決斷,楊餘回到洛陽之後該怎麼處置。

“我想一人靜一靜。夫君沒別的事的話,能否先回去?”燁安閣中,楊瑞臉色很不好。

盡管之前北王府已經透露出會將楊餘等叛逆送歸朝廷,可一直沒落實過。現在人已經在林詹軍中,不及日便會被押送回來,她反而是踟躇了。

“別多想。”韓健道,“瑞兒你要怎麼處置,盡管自便。我不會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