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為重,戰爭為輕(2 / 3)

蘇廷夏在領軍打仗上是個不世出的奇才,他能在戰場上呼風喚雨,而司馬藉雖然曾幫蕭翎完成一次政治鬥爭,但到底是缺了戰場上的曆練,韓健雖然更看好蘇廷夏會取勝,但他是站在司馬藉這邊的。因為韓健不希望蘇廷夏勢力做大,因為那會令他一統河山的計劃,出現很大的變故。

“……蘇廷夏雖然是外人,但他帶的是北朝的兵馬,就算司馬藉是江都人,如今卻在為南朝賣命,陛下似乎選擇錯了人。”

當韓健把他心中想法告訴法亦後,法亦帶著些許的不解。

雖然法亦有足夠的政治頭腦,但在一些小的細節上,她還不能像韓健看的那麼長遠和徹底。

韓健輕歎道:“若不久的將來,我朝兵馬真的能平了江南,但最後卻剩下的是蘇廷夏時,連我朝的將士都會覺得戰爭已經結束,不該再興兵與蘇廷夏一戰。就算強行開戰,將士懈怠,嶺南之地山川地理環境險惡,恐怕無法長久一戰。但若剩下的是司馬藉的兵馬,這一戰會持續到底,因為隻要南朝的******沒滅,這一戰就遠沒結束。”

等韓健解釋完,法亦想了想,微微點頭。

韓健其實分析的不是戰局,而是人心。

長久的戰亂之後,就算將士再貪功心切,也會念著早些平複戰爭,早點回鄉能過安穩的生活。蘇廷夏終究是北朝的大將軍,若天下真的隻剩他一個威脅,韓健就算從大局考慮,也不得不將蘇廷夏封王,讓他永世鎮守嶺南,誰敢保將來蘇廷夏不會發兵北上,竊奪了中原的權柄?

“那這一戰,究竟何時開始?”法亦最後也把長久以來的疑問問出來。

韓健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籌備對南一戰,又用了半年的時間把一場閃電戰給拖成了持久戰,到現在,雖然南朝靠近江水的大部分領土已經歸於北朝控製之下,但韓健禦駕親征的兵馬,卻一直徘徊在揚州和蘇州一代,麵對金陵城卻圍而不打。

韓健之前是怕蘇廷夏造反,所以遲遲沒攻,眼下蘇廷夏領兵南下,林詹已經趁機帶兵占據了江贛之地,但之後韓健卻沒著急令林詹領兵東征,與韓健的禦駕親征兵馬會合。這一戰在往年底拖,年底打不完,就要跨越到明年。

任何經年的戰事,都很容易出現變故,無論是糧草物資的供應,還是將士的戀戰或者思歸之心,都能影響到戰局的變化。

韓健麵對法亦的問題,隻是含糊其辭道:“應該……快了吧。”

韓健這句“快了吧”,從江都出征之前就一直在說,到現在半年多時間,還在說。

其實韓健一直在等一個消息,一個來自於江都的消息,那就是關於楊瑞孕事的最後結果。你涉及到帝位的傳承,甚至是王朝的興衰。

但韓健不能明著把事情告訴法亦,他在世人麵前,要表現出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這場戰事上,就算戰爭有拖延,那也是因為戰爭有變化,而不是戰爭之外的因素。

但楊瑞分娩之事,對朝局,以及對戰爭的影響,在韓健看來實在是太大了。楊瑞已經三十八歲,她可能這已經是最後一胎,若是她仍舊生下女兒的話,那韓健已經基本可以立韓曦為太子,就算韓曦為楊瑞所收為義子,就算韓曦身上也有楊蓯兒這個楊氏子孫的血脈,皇朝其實也等於是變了顏色。

但若楊瑞生下的是兒子的話,韓健按照之前的承諾,是會立這個兒子為太子的。雖然這個孩子同樣姓韓,但卻是皇室正統楊瑞的兒子,那楊氏的基業就等於是沒有斷絕。

韓健在等,其實北朝一些忠心於原先皇室的人,同樣在等。

而有些人,其實也在怕。

北朝到現如今的勢力劃分,變成江都勢力、舊皇室勢力和閆寧太子舊部這三部分,閆寧太子舊部隻是從中攪局,不會形成對皇室太大的威脅,那其實就是江都勢力和舊皇室勢力在暗中相鬥,雖然經過幾次清洗,朝廷的舊皇室勢力已經被削弱,但其實寧原本身也在夾縫之中,哪邊強他就會支持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