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臨將終戰(1 / 3)

兩路兵馬已經殺到司馬藉所控製的閩地腹地,而與此同時,韓健親征的兵馬也踏上了征程。

韓健親征南下的兵馬最多有八萬兵馬,韓健對於金陵城周邊的防務,加派了兵馬來鎮守,而韓健與司馬藉,似乎最後一戰也盡量避免了。

韓健並不需要親自踏上戰場,就可以與司馬藉分出勝負,因為這場戰爭怎麼看,司馬藉僅有的五萬兵馬也是無法守住徐定和福州城的。無論是張行,還是林詹,都是戰場上極為有經驗的將領,他們不會輕兵冒進,更不需要跟蘇廷夏一樣需要與司馬藉戰場正麵的交戰,在北朝完全控製了局勢的情況下,就算司馬藉能在一地有所得失,也無法占據整個局麵上的優勢。

在戰爭局麵上,司馬藉反倒更希望韓健能給他一個痛快,兩軍痛痛快快進行一場決戰。但韓健沒準備給司馬藉這樣的機會,就好像之前司馬藉對蘇廷夏的戰術一樣,韓健隻需要把司馬藉所部的經濟和補給命脈全部扼守住,慢慢將司馬藉所消耗死就完畢。因為需要著急的是司馬藉,而不是北朝,如今北朝已經打到了最後一戰,何必去再冒險呢?

三月二十四,韓健禦駕親征的兵馬在從金陵城出征十二天之後,抵達閩北之地,韓健行進的速度很緩慢。韓健沒有去馳援張行或者林詹兩路兵馬任何一部,他是作為第三方兵馬南征。

此時司馬藉的兵馬,已經撤回到徐定城,似乎司馬藉要鐵了心要與林詹所部在徐定周邊展開一場惡戰,至於福州城已經處於放棄。連張行所部,也將福州城周邊各城池的聯係所切斷,怎麼看,福州城都屬於是北朝的囊中之物。

隨著張行親率六萬兵馬兵馬,完成對福州城的三麵包圍,這座閩東之地最大的城池,對北朝來說已經是唾手可得。而張行為了防備司馬藉的馳援,在徐定與福州城之間,設下了四萬多兵馬的埋伏,而且張行隨時可以調動他的兵馬西進,與司馬藉的中軍主力交戰。但一直到三月下旬,司馬藉仍舊沒有馳援福州城的動向,此時司馬藉的情況有些反常。

兩座主要城池,棄守一座而保住另一座,怎麼看都還算正常,或者這隻能說明司馬藉有舍有得,他選擇了人文地利更加有優勢的徐定城,畢竟那是他的勤王軍所發起之地,若連徐定城都保不住,談何去爭奪福州城?可韓健卻覺得,這似乎是司馬藉的一種陰謀,司馬藉不可能坐視福州城不理,換一種角度考慮,其實一城的得失,對於司馬藉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現在的旗幟,南朝的女皇蕭旃都在北朝手上,而整個閩地都已經被北朝的大軍所困,司馬藉就好像一隻沒有翅膀的鳥,再想飛也難比登天。

但韓健不信司馬藉會在徐定城坐以待斃,他一直在想,司馬藉可以用怎樣的手段來緩解眼前的危機?又以怎樣的奇兵,來與北朝最後一戰?

韓健行軍途中,每天在駐軍之後都會召開軍事會議來商討此事。但一連半個月時間,韓健的謀臣都沒有發覺到這次的南下進軍有何不妥。韓健本也以為,這一戰絕對是十拿九穩,可當韓健綜合參考了南朝的地方地理,以及南朝軍事分布之後,作出了一個很令人不解的決定。

撤兵金陵。

韓健親率大軍向南行進將近千裏,突然要撤兵,對於軍中將士來說還是很錯愕的。但韓健卻能感覺到,若司馬藉還有任何機會來勤王成功的話,絕不會是在閩地的這一戰,而是在於“盤外招”。先是讓韓健以為勝券在握,親自領兵南下,再斷了北朝各路兵馬北上之路,到那時,司馬藉要做的不是與北朝的兵馬正麵交戰,而是牽製北朝兵馬的回撤之路,這一路將會是艱難險阻,到那時,北朝的兵馬就算能撤回到金陵城,也會陷入到泥潭之中,不得不從金陵城撤兵,到時候司馬藉就能順利“光複”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