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比武(求收藏!!)(1 / 2)

原來在古時戰爭年代,由於常年征戰,造成了男人少而女人多的局麵,女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若能有個好的依靠是件非常難得的事,若是無依無靠,難免會任人欺侮。

當時女人的貞操觀亦不甚強,這是時代所限,有的官員甚至讓自己的小妾去服侍自己的好友,這一陋習直到後世才逐漸有所改善。

張韋也是在以後的經曆中慢慢才意識到這一點,他本就對韻兒有好感,張盛又盛情拳拳,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吃過早餐,張盛從村中叫了兩輛牛車,一輛載人,一輛載著巨虎的屍體,來到了盤石縣。

縣城外圍有一圈四米左右高的城牆,城牆上稀落的插著幾麵旗幟,風一吹隱約見到上麵寫著蔡字。

城門口有很多窮人搭的臨時草棚,路邊三三兩兩的跪著衣衫襤褸的人,有的在乞討,有的後背插著稻草,有男有女,居然還有兩三歲的孩童。

看到載著巨虎屍體的車隊,很多人都圍在路邊看熱鬧,邊看還邊七嘴八舌的議論:“你看那個人穿著那麼奇怪,頭發還那麼短,不會是蠻子罷?”

另一人忙捂住他的嘴道:“噓,可要小聲,別管人家是什麼人,能打死老虎,都不是善茬,你若惹得人家生氣,弄死你不跟玩兒似的。”那人嚇得臉色慘白,慌忙用袖子遮住了臉,眼睛仍不時望向車隊。

縣衙外麵擺滿了賞賜的物品,堆得小山那麼高,原來早有人通報,縣丞已命人在這裏等候多時了。

張盛帶張韋和縣丞見了禮,雙方寒暄了幾句,清點完物品便急忙帶著張韋往回趕,他不放心韻兒一個人在家,連縣丞準備的酒宴也推辭了。

一路上張韋的心情格外的好,聊天中他才知道:十升等於一鬥,十鬥等於一斛,一斛相當於六十公斤,二十斛就是一千兩百公斤,夠一家人吃上十幾年了。

一兩銀子相當於一千文錢,三百兩就是三十萬錢,按照目前的物價也夠一家人花一輩子了,張韋做夢都沒想到穿越回來才一天,不但有了個美嬌妻,自己還成高富帥了,雖然…不太帥。

兩人正攀談著,張韋忽見遠處有炊煙升起,又黑又濃,直衝天際,他笑著對張盛道:“你看誰家做飯這麼大的煙,不會是燒糊了吧。”

張盛打眼看去,不由得臉色一變,驚道:“那可不是炊煙,像是哪裏著了火,糟糕,正是村子方向,別是遭了賊人!”說完把牛車交給兩個挑夫看著,拉著張韋飛奔回村。

果不出張盛之所料,村裏戶戶房門大開,已被洗劫一空,地上橫七豎八的躺著村民的屍體,四處散落著損壞的農具,血跡斑斑。

村子裏一片死寂,沒有活人,也沒有牲畜,隻有幾間快被燒焦的茅草屋,兀自在冒著煙。

張盛的小瓦房損失最大,屋裏擺設全都沒了,就留下幾張床,反倒是張韋的房間沒什麼損失,好在旅行袋和槍支袋全在,隻是袋子外麵明顯有被利器劃過的痕跡,所幸沒有劃破。

張韋拿出了那支帶消音器的手槍,又胡亂揣了幾個彈夾放在兜裏,然後把兩個包往床底一推,大踏步的走了出來。

張盛早等在院中,背著那把破爛弓,腰上挎了把青銅劍,焦急的問:“可曾看到韻兒?”張韋一驚:“未曾見到,難道韻兒……”

張盛指著地上一塊帶血的黃布,怒不可遏的道:“定是青龍山的那群黃巾惡賊,沒曾想他們居然打起了村民的主意,韻兒定然是被他們抓去了,走,我們去救人!”張韋一聽韻兒被抓走了,握著手槍,一股豪氣油然而生,朗聲道:“走,我們找他們算賬去。”

青龍山距張家村隻有十來裏的山路,但山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張盛剛要邁步上山,卻被張韋伸手攔了下來:“且慢,你可知山上有多少黃巾賊?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此我們行動時也好有個計較!”

張盛冷哼了一聲道:“大約也就三百多人,一群烏合之眾,哼,難道我們還怕他們人多不成?”

張韋心道:“三百多人還不怕,要多少是多啊?”

他怕張盛魯莽行事,趕忙勸慰道:“你有此等氣魄前來救人,自是英雄豪傑。不過我們二人尚且好說,但是韻兒是我們的親人,如不思慮周詳,一旦行動時有所閃失,那豈不抱憾終生?”

張盛覺得張韋此言有理,於是猶豫道:“那你說該當如何是好?”

“我們不如先悄悄上山,摸清地勢,找到韻兒被困的地方,待天黑賊人入睡之時,我們一鼓作氣,幹掉守衛,這樣安全救出韻兒的把握才更大!”

張盛點了點頭道:“好,就依此計。”兩人剛剛確定計劃,突然從樹林中走出十多個人,穿著粗布麻衣,手裏拿著各式的“兵器”:鋤頭,草叉,還有人拿著木棍,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頭圍黃布。

張韋雖然打過架,但那畢竟是學生時代的事,如今突然見到這麼一群人,心下有些發慌,不自覺的向張盛靠了半步,低聲問道:“他們就是黃巾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