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幾位官老爺,又是棄車又是爬山,終於來到小山丘頂上時,一眼望去,就看到了村子裏幾乎家家戶戶門口和院裏的大架子上,都掛滿了沉甸甸的麥穗,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齊民傑一時有些被震撼到了!
之前就知道,這個下河村是逃荒來的,土地少。但這樣的晾曬方式他卻是第一次見。
走近了,更是壯觀。
實在是有別於在打穀場上的感覺啊,倒掛的麥穗,一看就是沉甸甸的感覺,讓人頓生豐收的喜悅。
路上的村人也都洋溢著笑臉,看到了霍縣令,都熱情的打招呼:“大人,您來了,來家裏喝口水啊!”
“大人,到時候您是來收麥子還是我們給您送縣衙?”
“大人,托了您的福啊,今年我家裏的孫子,秋後都可以去縣裏讀書了。”
······
諸如此類的,他們走一路,路上的村民都爭著和霍縣令打招呼,早就沒有去年初次見到縣太爺的小心翼翼了。
還有人在他們前麵喊話:“縣太爺來了。”
呼啦啦,又從院子裏跑出來一些村民。
蕭村長一邊往外走,一邊還蹦躂著提鞋子。
看著這樣和村人打成一片的霍縣令,不得不說,餘知府和黃巡撫,乃至齊民傑都羨慕了。
這是真正的官民一體,贏得了民心啊!
原來二貨的霍縣令,竟然是這樣的縣令大人!
下河村一共二十來戶,蕭村長領著他們挨家挨戶去查看收獲的小麥。
有和花家一樣好的麥穗,也有的就像之前見過的,差一點,但是也比北方的好一些。
最後來到花家,看著花家滿滿的兩大架子,架子上的麥穗真的和霍縣令拿回去的一樣時,餘知府默默的鬆了口氣,這個二貨沒作弊就行。
而全程都樂嗬的找不到北的霍縣令,卻根本不知道有人替他擔心了一路。
桂花裏的裏正、蕭村長都到齊了,還有幾位村裏的老人,就在花家的院子裏,一群人開了個會。
來前黃巡撫和齊民傑專門都穿了常服,也說了不擾民,就不用聲張身份了。
但是裏正和蕭村長卻是看出來了,連餘知府都坐了下首,那這兩個頭發有些花白的老爺子可不是一般人了。
“鴻文兄,你剛才也都挨家挨戶的看了,你有什麼問題嗎?”黃巡撫先發的話。
齊民傑早就想問了,他也看了下河村的地,都是在河邊那塊,家家戶戶緊挨著,怎麼麥穗差別這麼大。
“花老弟,我正想問呢,怎麼就你家的麥穗最是飽滿而穗大,是有什麼訣竅嗎?”
花爺爺也滿臉霧水,他家的最好了?他怎麼不知道啊。
抬眼往蕭村長那看去,蕭村長也答不上來。
花爺爺想了想,道:“回大人的話,我能否先去趟東院,再回答您的問題?”
這次輪到黃巡撫他們滿臉疑惑了,難道答案在東院?
霍縣令解圍:“兩位大人,是這樣的,之前不是說過嗎,這葛根啊、小麥啊之類的,都是花家小姑娘提出來的,或許花伯是去詢問花家小姑娘?”
眾人看向花爺爺,花爺爺點頭,那自豪的神色看得蕭村長想翻白眼。你啥都不懂,還得去問你孫女,有什麼好驕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