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柳樹村眾人就開始起來埋鍋做飯。

吃完早食,眾人麻溜地收拾好行李,再次啟程出發。

不過,這一次,柳樹村人的心態都積極多了。

俗話說,家裏有糧,心裏不慌。

柳樹村的村民,現在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隻不過,走在路上,目之所及,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他們來時,這一片雖都是枯黃,卻還有植被。

如今都變成光光禿禿的一片了,連片樹葉子,連根草也很難找到。

眾人的心裏不免有些戚戚然。

好在每家每戶,摸著自家七八麻袋燒好的蝗蟲,心裏又重新變得安穩了。

最起碼,這一路上,就算是蝗蟲過境之後,他們也不會挨餓就是了。

道路坑坑窪窪,騾車在前麵緩慢地行進著,後麵跟著推著獨輪車的村民,還有步行的村民。

總體行進的速度並不是多快。

但好在入秋之後天氣涼爽,趕起路來比夏天舒服多了。

為了趕路程,他們中午並沒有停下來做飯。

而是吃的幹餅子,裏麵夾上帶來的鹹菜,再撒一把烤熟了的蝗蟲,有葷有素。

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人,甚至還能樂嗬嗬地打趣。

“這日子過得也有奔頭了,都能吃到肉了。”

旁的人也都笑嗬嗬地應和著老者。

仍舊是在日暮時分,柳樹村眾人要找一個地方停下來休息。

隨著秋天的到來,天氣也越來越冷,所以他們都盡量找林子,或者山腳下能擋風的地方。

但也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很多時候還是要住在野地裏的。

好在今天的運氣特別好,他們居然找到了一個村子,村外不遠處就有一小片樹林。

他們一行人正準備在小林子裏駐紮。

誰知道他們剛停下來,就從村子裏出來了幾個人。

為首的是一位老人,五六十歲上下,爬滿皺紋的臉上看著格外的滄桑。

老人的後麵還跟著,兩個個子比較高,但身形比較瘦削的男人。

等他們走到跟前,裏正也迎了上去,和人交涉。

“你就是這裏管事的人?”那老人問。

“對,我是我們村裏的裏正。”

“巧了,我也是裏正。”

“老哥安好,我們是往北逃荒的,無意進村冒犯,隻想在村邊上休息一晚,明日就走。”

那老者用渾濁的眼光看了一眼裏正,又掃了一眼柳樹村眾人。

沉吟了半響開口:“我可以讓你們進村來住。”

柳樹村人聽到那老者的話,眾人都來了精神。

這莫不是遇到了哪位大善人。

裏正心裏疑惑,就聽那老者繼續說道:

“我看你們這群人,精神飽滿,不像是受了饑餓的。想來你們糧食是有富餘的。”

“所以隻要你們總共給50斤的粟米,就可以讓你們進村住,住進我們村裏的空屋子裏,有床鋪。”

柳樹村眾人:哦,這大善人是要糧的!

“這……”裏正想了想,“老者,這事我們需要商量一下。”

“我知道,你們商量去吧。”

說著老者就帶了那兩個男人往後退了幾十步,給柳樹村眾人留有空間商量。

裏正問:“大家夥怎麼想?”

柳樹村村民都小聲地討論起來。

其實李家舅舅是第一個想答應的。

他畢竟養尊處優了這麼多年,連日的趕路跋涉,他身體已經非常疲憊了。

要是能進村子睡上床鋪好好休息一下,那當然非常好了。

不到一斤的粟米他根本也不看在眼裏。

可是他終究不是柳樹村人,沾了妹妹和妹夫的光,才得以和大部隊一起走。

他倒是不會沒有自覺,這個時候喧賓奪主先表態。

再說杜老二他們家,要是光論男丁,那當然都是皮糙肉厚、身強力壯的。

他們家還有席子,有被褥,有鋪的有蓋的,晚上就是睡地上也睡得挺好的,住不住村子,對他們來說差別都不大。

但是,在杜老二眼裏,最重要當然是菱寶和媳婦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