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幼菱想:反正自己現在不缺錢花,不缺積分。

每天在父母哥哥們的寵愛,當一隻可愛有福的小米蟲,挺好。

何必去跟傻逼係統溝通呢。

溝通不來,放棄吧。

她以前穿越21世紀,那些小夥伴怎麼調侃來著:

哦,“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

……

繞回正題。

現在杜家主要要討論的是,應該給去幹活的那四十個村民們多少銀錢。

杜老二他們一行人修火炕,加上在李府的那兩天,一共幹了16天。

給8戶人家修了火炕。

其他幾戶人家沒有齊大人那般好說話。

有些人家會吹毛求疵,要異想天開自己設計,要自己決定擺放在房間的哪個位置。

並且可能會半路改變想法,讓他們扒倒重修……

反正會指手畫腳一番,進度自然沒有在齊府修火炕的效率那麼高。

當然,最後每家也都是按照,一開始齊大人給的價格,一個火炕給100兩。

給的不少,這話當然也是能幹的。

雖說,對於大戶人家,這能用很多年的火炕,一家修好幾個,也比不得他們一年用銀絲炭所花費的多。

那是絲毫不在乎。

但是,杜老二他們在乎啊。

這半個多月,一家一家的修火炕,總共賺的銀錢居然高達了五千兩銀子!

杜老二也拿不定主意,這麼大一筆錢,到底要怎麼分。

問起了家裏人,想大家各抒己見,商量個對策。

杜鴻羽先開了口:“按京城這邊市場上的行情,一般出力氣的短工一天工錢是30-50文,有技術的泥瓦工是一天50-100文。”

“就按最高的100文一天來算,十六天的全部工錢也就是一兩六錢。”

這要是隔平時,每戶人家半個月能分這麼多的銀錢,家裏的人估計都要激動的暈過去了。

畢竟,以前村民們在柳樹村的時候,一戶人家大多都不分家,心往一處使,活在一處幹。

就這樣,誰家一年下來,能攢十兩銀子,那就是眾人豔羨的了。

但是在城裏的時候,杜老二沒想那麼細,懷裏揣著五千兩銀票的巨款,就根本沒想到行情這回事。

又想著村裏人買年貨,就直接帶人去了錢莊。

杜老二拿兩張一百兩的銀票,在錢莊裏換成了小銀錠,給村民們一人支了五兩銀子。

杜鴻羽沒來得及攔住。

在眾人的麵前,他自然不會糾正他爹的不對。

如今三進院裏,杜老二的神色有些糾結與不知所措,也想到了自己當初在城裏,行事的確有欠妥當。

杜鴻羽看他爹的神色,連忙又安慰道:

“當然,這火炕是新奇之法,去的也都是豪門大宅。村裏人雖然不知道具體賺了多少錢,但也會覺得比平日裏賺的多。所以,爹,也不妨事,咱多分一些銀錢也沒什麼的。”

杜幼菱看這爹頗有些苦惱的意思,就將二哥的意思補了全:

“爹,二哥也不是說嫌你分出去的銀錢太多,就是這次賺的銀錢有很大運氣成分。也是趕巧了,認識了當大官的齊大人,他又給介紹了同僚,所以才賺這麼多。”

“既然已經給村裏人支了5兩銀子,爹也承諾了還有分錢,那就再分5兩,40個人也就是200兩。”

“隻是別讓有的村民,因為這一次,之後就變得好逸惡勞了。以後去外出做工也還覺得能賺這麼多。”

杜老二也不是個糊塗人,當即就明白兒子和閨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