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日,杜家酒樓的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
杜氏麻辣燙更是火遍了全京城。
就連很多高門大戶,原本看不上麻辣燙這樣的一鍋燴菜,也被京城裏各種對杜氏麻辣燙的稱讚所感染。
於是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員,最後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自己去杜氏麻辣燙吃,會有損他們的麵子,那直接讓家中的奴仆前去杜氏麻辣燙打包不就好了。
雖說打包的麻辣燙口味要比在店裏直接吃,少了許多意思。
但是等他們吃到打包的麻辣燙,仍舊很是驚喜。
其實想想也正常,他們雖然是高門大戶,平日裏吃的也都是山珍海味。
但是製約於大曆朝固有的烹飪水平,水煮,烤,就是鐵鍋炒菜也剛流行不到幾年。
平日裏,家家戶戶的吃食中,最常見的調料,就是鹽,蔥薑蒜。
所以他們的舌頭還沒有享受到,用各種香料烹飪的佳肴,更沒有吃到過辣椒。
甚至後來,許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家裏,幾乎一兩日就要去一趟杜氏麻辣燙打包。
每次這些大官家裏的奴仆奉命前去打包麻辣燙,都會給杜家酒樓許多賞金。
所以杜家酒樓,到了三月底這幾天,每日的賺的銀錢居然能達到兩百多兩的銀錢。
杜氏酒樓,如今一個月就能掙六千多兩銀。
這比著修火炕也不遑多讓,而且酒樓的生意還是長遠的生意。
可以說,就是杜家如今什麼也不做,單就一個杜氏酒樓,靠著這獨一無二的麻辣燙,他們家的人也可以在京城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杜家人都不是守成之人。
而且麻辣燙中除了辣椒是別人家沒有的,其他香料都是這個世界本來就存在的。
隻是其中大部分的香料如今都還在藥鋪裏放著,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但,並不意味著沒有人知道。
所以,仿照杜氏麻辣燙的鋪子早晚都會出來。
任何吃食生意都不可能做到獨家,有了新奇又好吃的吃食,風靡起來之後,肯定會有模仿者。
杜家人早就在開始的時候就知道了,隻能說別人再怎麼模仿他們家的生意,也不可能超越。
但是多多少少也會分走一部分的生意,畢竟,杜家做的是中檔的生意,但是總會有其他商家願意降低菜品質量,降低價格,搶占低檔的市場。
因為就算是隻需要300文左右,就能在杜家酒樓點一碗麻辣燙吃到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老百姓,可能全家老小一個月的嚼用也才300文左右。
所以,其他商家用仿製的低配版麻辣燙,去搶占低價市場的現象,一定會有的。
杜家人也沒那個雄心壯誌說,自己一家無官無爵的小老百姓,還能走太白樓那樣的路子。
他們沒這個自信,自然也不會去強求太多。
所以杜氏酒樓在迎來了一個半月的高峰期之後,生意開始緩緩地回落。
因為,京城的各個街道突然出現了很多,打著某某家麻辣燙的招牌,悄然開業了。
這些麻辣燙鋪子背後的東家是普通商人,還是豪門大族,杜家沒有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