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又是一輪夏季。
杜家已經在京城中開了一家冰行,而且還賣冰棍。
有蘋果口味的,橙子口味的,葡萄口味的,桃子口味的,西瓜口味的,綠豆和紅豆口味的等等。
杜家做生意的方法也是奇特,這冰棍買賣並沒有設專門的鋪子,而是杜家招收的京城中無父無母的乞兒。
買了一個大院子讓他們住在裏麵,讓他們梳洗幹淨,穿上統一的夏褂,背後寫著明顯的“杜氏冰棍”四個大字。
一人背著一個特製的木箱,底層放上冰塊,上麵放上各種口味的冰棍,木箱子的外麵還蓋著一層四四方方不大的厚被子。
滿京城裏,都有這些半大少年的身影,夏季京城裏的百姓也很是享受了。
買不起大塊的冰塊降熱,就去買一塊“冰棍”啊,清涼解暑,一口下去透心涼。
就是一個字,“爽”!
一塊冰棍賣十文錢,這些少年每賣出去一塊冰棍,自己就可以抽一文錢。
也就是說每賣出一塊冰塊,杜家就賺取九文錢,可不要小看這九文錢。
因為這冰棍,杜家幾乎是沒有成本的。水和硝石要多少有多少,而他們自家又買了兩塊私山,被杜幼菱種上了各種水果,應有盡有。
山上結的水果,大半都是在杜家新開的“水果店”裏賣,小部分用來做冰棍。
除了廢了些人力,幾乎可以說,都是無本買賣,特賺錢。
而且冰棍在京城中上百條街道裏,都有賣。這些杜家雇傭的半大少年,穿著同樣的青衣夏褂,幾乎在哪個街道都能看到。
而十文錢,對於京城中生活的達官貴人以及普通百姓,那都不是事。冰不好買,但是杜家的冰棍極其好買啊。
還不用大熱天走遠路,出了自家巷子,走到街道上,沒一會兒,準會看到一個半大少年,背著一個木箱子過來,叫賣冰棍。
杜氏的冰棍,更是深受京中百姓的喜愛,就連高門大戶看門的小廝,看到賣冰棍過來的少年,都會買上一根,在夏季中涼爽涼爽。
一天下來,冰棍銷量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兩萬根左右,就這樣一天就可以給杜家賺200兩銀子!
再加上杜氏酒樓還有冰行,杜家所有的產業加起來,一天可以進賬一千兩銀子!
而又因為杜家賣的東西,不提冰行,就沒有貴的。都是十文幾十文不等,像吃一頓麻辣燙也才幾百文。所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許多人都不知道杜家一天能進賬這麼多。
隻有如今總管杜氏產業的杜永豐知道,但是除了一開始的驚訝,後來他也慢慢習慣了。
悄聲發大財,幾乎是所有杜家人的行為準則,他們家平日裏從不高調,總給人一種小富即安的即視感。
隻是這兩年,杜星劍在禦前當值,有一次得了皇上的賞。後來又機緣巧合被太子殿下看上,被要去東宮,如今在東宮當“侍衛長”。
京城裏的這些人家,慣會看人下菜碟,如今有個什麼賞花宴、曲水宴的,也都會給杜家遞上一份帖子。
加上杜大嫂,江清妍,她的父兄如今在朝中也愈發得景元帝重用,一時間連帶著杜家的門楣都抬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