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尨旋即恍然。
周幽王出世之日起,寺人尨便受周宣王之命,伺候周幽王。
寺人尨能擔此重任,忠誠與心智毋庸置疑。
後周幽王繼位,寵信虢石父、祭公墩、大夫尹球等奸佞,寺人尨依舊陪伴左右。
姬宮湦重生之時,寺人尨更是忠心不改。
也難怪後世之帝王,明知宦官會專權,仍寵信貼身太監。
姬宮湦繼續道:“諸事暫休,爾便隨孤王前往滋水河畔垂釣罷。”
寺人尨連忙領命:“諾!”
……
下午,秋高風寒。
姬宮湦抵達滋水河畔,背向遠處東市,遠望交彙渭水之河口,正式落杆垂釣。
天寒水冷,魚兒少甩尾。
河麵時不時駛過貨船。
兩岸遍布牽引麻繩,隻需推動絞盤,配合風帆驅動,便能提高行船速度。
姬掘突於藍田大營練兵時,日常訓練便有一項為挫麻繩。
西周末年,雖小旱三載,雨水仍較前世豐沛。
大力發展漕運,可以快速提升通行速度,進而加強邊地管控。
大秦通過修築直道,將河套地區納入版圖。
姬宮湦亦曾想過,征召青壯修築直道,奈何財力與子民有限。
仿效祖龍修鄭國渠,亦是因此歸為遠期規劃。
倘若強行征召,必然會引發王畿大亂。先前所有努力,都將功虧一簣。
徐徐圖之,方為正道。
寺人尨在旁提醒:“大王,天時日漸寒涼,想必無魚食餌也。”
姬宮湦道:“河中無魚,心中有魚即可!”
“敢問大王,是否仍在憂心東市糧價暴跌之事?”
“此事早有解決之策!”
“申侯必定死性不改,大王可是為周南煩擾?”
“知孤王者,寺人尨也。”
寺人尨突然壓低聲音:“小的倒是有一計。”
姬宮湦笑道:“此地四下無外人,爾但說無妨。”
寺人尨當即坦然:“據小的所知,周南乃蠻荊之北地,諸國仍盛行販賣奴隸。”
姬宮湦道:“孤王早知。”
“大王若是暗中派人大肆購進,既能填充關中與漢中,又可銳減周南子民。”
“錢糧從何處而來?”
“周南曆經二百餘載開墾,田地肥沃,盛產糧食,人口早已暴增,奴隸頗為廉價。”
“當真如此?”
“宮中不少寺人宮娥,此前便是周南奴隸。其等曾言,周南之尋常奴隸,售價尚不及半隻野彘也。”
姬宮湦眼前一亮。
在此之前,太督內史冂等人均未提及此事。
或許在他們看來,周南奴隸如此卑賤,實屬再正常不過之事。
關中與漢中均杜絕奴隸販賣,並嚴厲取締活人殉葬,是以無人言及。
寺人尨身為奴仆,反倒能想出如此之策。
姬宮湦起身收起魚竿。
“果然,垂釣方為頂流也!”
寺人尨不禁愕然:“敢問大王,何為頂流也?”
“頂流者,至高至雅也。便如太公望一般,助武王開創大周基業。”
“大王必能再造盛舉!”
“孤王若要暗中購買周南奴隸,該遣何人前往較為合適?”
“小的倒是有一心腹,名為丁丙,出身周南鄀國,行事頗為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