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宮湦道:“尚未勾結,卻可以隨時勾結。”
太督內史冂又問:“漢東之地,庸國看似獨大,卻是徒有其表,難以抑製楚國也!”
“漢東之東為何地?”
“自然是周南。”
“周南如今是何名?”
“南陽郡也!”
姬宮湦接著問:“漢東之西,又為何地?”
太督內史冂當即脫口而出:“乃漢中郡也。”
姬宮湦笑道:“南陽有五千虎嘯甲士,漢中有三千龍驤甲士。”
太督內史冂卻道:“若庸楚兩國勾結,大王如何應對?”
姬宮湦反問:“莫非太督以為,王師竟不及楚蠻子與庸巫鹹乎?”
庸國為牧誓八國之首,曾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帝辛。
在朝歌決戰前,周武王曾於陣前誓師,典籍將其誓言稱之為牧誓。
牧誓中提及八大諸侯盟國,分別為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國。
羌國與髳國曾覬覦蜀中,百年前被蜀國所滅。
微國本來漢中,因遭受周人排擠,便去了國號,越過南山歸附庸國。
餘下盧國、彭國與濮國亦選擇歸附庸國。
濮國曾發生內亂,社稷隨之消亡,部分族人散亂南遷。
前世史書之中,亦有另一個濮國,卻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封地,即中原之濮陽。
牧誓八國,四國已亡,二國淪為蕞爾附庸。
時至西周末年,唯剩蜀國與庸國疆域廣闊。
庸國始建於虞夏晚期,早期庸人將巫山尊為靈山,極度崇拜巫文化,有懸棺而葬習俗。
上古靈山有十巫,巫鹹族曾建立巫鹹國,是以庸人又被為巫鹹。
牧野之戰後,庸國國君曾被封為侯爵,與褒國地位等同。
後周昭王姬瑕伐楚蠻,於漢水喪盡宗周六師。
庸國地處漢東,卻選擇全程置身事外,被繼任的周穆王姬滿降為伯爵。
自此,庸國國君雖偶有朝貢周天子,盟友關係卻已淡化。
據太督內史冂講述,周宣王將申國、呂國等遷往周南,最終目的便是製衡庸國。
隻可惜,曆史不屈人意。
姬宮湦斷言:“庸國富庶強大,楚國野心勃勃。即便一時勾結,很快也會互相傾軋。”
太督內史冂卻道:“大王曾言,國者利也。庸國霸漢東,楚國取周南,亦有可能。”
“某人曾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大王此前常道聖賢曾曰,為何此次突然改稱某人曾曰?”
姬宮湦笑道:“說出此言之人,曾深受其國君厚待。國君薨亡,其卻欺負國君所遺孤兒寡母,並一手炮製兵變篡位。”
太督內史冂絞盡腦汁:“為何史冊典籍均未見其記載?”
姬宮湦笑道:“竹簡易腐,碩鼠齧食,縱使我大周開國之史,亦多有殘缺不全也。譬如牧誓八國之君,姓名便無從得知。”
太督內史冂拱手:“大周百家諸侯,典籍亦多有丟失。臣曾費力搜尋,均難溯其源也。”
姬宮湦道:“留待後世史家爭論便是。”
……
四月中,期間無大事。
楚國貢品順利進入大周府庫後,熊儀立即響應天子王命。
短短三日間,便將絞國與麇國輕鬆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