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宮湦卻坦然自若。
“聖賢曾曰,但凡朝堂糾集黨朋者,皆因私利而彼此勾結掩護。”
內史伯朙拱手道:“為同一誌向,亦可黨朋。”
姬宮湦笑問:“太子欲結黨朋,所為何利,亦或所為誌?”
內史伯朙直言:“自然是大王所處之位也。”
姬宮湦大笑:“天子之位,本就會傳與太子,孤王而今開疆拓土,猶如陣前殺敵之猛士,焉有自斷臂膀之蠢貨耶?”
內史伯朙卻道:“權勢之欲,非常理而可度。”
“倘若孤王出事,試問這新朝堂,幾人願追隨太子,近百萬新國人,又有幾人願效忠太子?”
“不乏貪戀權勢者。”
“人非皆盡聖賢,亦非皆盡蒙昧。厲王壟斷山川,國人暴動仍曆曆在目。”
這便是姬宮湦最大倚仗。
近百萬新國人,皆因農莊草場之策而得利。
王師九軍,亦在軍功爵體係下,從義務製改為招募製。
商賈與匠人,社會地位均得到大幅提升。
就連王室公族與洛邑公族,也紛紛投身學政。
士人更是不限出身,隻要擁有才能,便不缺平台施展抱負。
作為締造者,姬宮湦雖自詡暴君,卻素有仁德之名。
真有人想取而代之,便隻能表現得更加仁德。
否則,下場會極其悲慘。
雍國國君與公族,被百姓綁在城門外凍死,至今尚未過完頭七。
寺人尨突然小聲提醒。
“啟稟大王,王後已月餘未穢,據醫師診察,應當是喜脈。”
姬宮湦腦海瞬間一片空白。
“這……”
寺人尨繼續道:“由於時日尚短,醫師亦未能確認,但應當大體不差。”
姬宮湦深吸一口氣。
重生周幽王後,姬宮湦從未想過在這個世界留下子嗣。
畢竟穿越嚴重違背科學。
誰也不敢保證,穿越者子嗣是否會出現基因突變。
姬宮湦估計,概率肯定遠高於西周之人。
萬一子嗣天生病殘,便是一種無休止的折磨。
身為穿越者,姬宮湦可以對敵人殺伐果斷,卻無法做到滅絕人性。
寺人尨言下之意,卻是涉及另一個層麵。
其與太督內史冂早就知道,姬宮湦並非此前的周幽王。
申後身為枕邊人,必然也知曉其中一二。
倘若申後再誕下王子,姬宮湦心態必然會有所轉換。
從個人情理方麵,姬宜臼乃周幽王之子嗣,新王子方為姬宮湦真正子嗣。
雖然是同一具身體造就,意識卻是完全隔絕。
申後已開始略微區別。
以往姬宜臼來信,申後便如獲至寶,常與姬宮湦分享。
暗巡洛邑後,申後便以養身為名,鮮有出宮。
今日姬宜臼返回王宮,姬宮湦設宴款待,申後卻破天荒沒有前來。
理由是偶感不適,且姬宜臼年歲漸長,當以國事為重,製好沙盤後再盡情團聚。
姬宮湦深知,申後並非喜新厭舊之人。
暫時避而不見,應該是還沒想好如何麵對。
姬宮湦沉思之際,內史伯朙卻麵露喜色。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姬宮湦連忙大笑:“此事尚未有定論,不可輕易言喜也。”
內史伯朙卻道:“大王膝下僅隻一子,此前又肅清內宮妃嬪媵嬙,實非長久之策也。”
姬宮湦道:“太子堪當大任,孤王甚至知足。”
“恕臣鬥膽,世事無常,有備方能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