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宮湦走到堪輿圖前。
“戴國地處中原,在衛國與宋國之間。王師誅之,難以管轄也。”
太督內史冂道:“戴國與宋國同為殷商之後,大王可再行驅虎吞狼之策。”
姬宮湦不由得眼前一亮。
而今天下諸侯躁動,宋國卻仍堅持商賈之道,可見其早已真心臣服周王室。
魯國亦是忠心周王室,姬宮湦鼓動其壯大,是為製衡齊國。
宋公白乃仁德之君,驅使宋國攻打戴國,便可使其背負同室操戈之惡名。
“以何名義命宋公白出兵?”
太督內史冂早有應對。
“大王即將向齊國派遣船隊,若途經戴國時,遭遇盜賊襲擊……”
姬宮湦搖搖頭:“此等伎倆,早已不再適用。”
“臣以為,仍然適用。”
“宋公白曾以仁義之名,收容許國卿士貴族,孤王亦隻能默許。若以此為名,宋公白必然再次高舉仁義大纛。”
太督內史冂思索良久。
“大王之意,宋戴兩國,必須進行交兵作戰?”
姬宮湦頷首:“正是如此!”
“據臣所知,戴國卿士貴族常前往宋國,祭祀殷商先祖,宋公白均會盛情款待。宋國兼並戴國輕而易舉,兩國交兵卻難上加難。”
“孤王之困,便在此處。”
“除非戴國犯下大罪,宋公白才會揮淚出兵。”
“孤王遭遇行刺,此事萬不可對外泄露!”
太督內史冂再度沉思。
便在二人毫無頭緒之時,內史伯朙突然起身躬身。
“啟稟大王,臣有一計!”
姬宮湦不禁莞爾:“內史乃老實忠厚之人,竟也能想出陰謀詭計?”
內史伯朙道:“臣心中所想,非陰謀詭計也!”
“便請內史細細道來。”
“戴國與宋國乃手足友邦,且邊界相鄰,向來並無嫌隙。”
“是以如何?”
“若有戴人販賣宋人,那便相當於撕破臉皮,踐踏宋公白之仁義,宋國必然會發兵。”
“如何能使戴人販賣宋人?”
“戴人如宋人一般,常奔走於天下諸國謀生。鬼先生能利用戴人,大王亦可為之。”
姬宮湦頓時眼前一亮。
“內史此策,妙不可言也!”
內史伯朙道:“臣一時所想,多謝大王謬讚。”
姬宮湦忍不住大笑。
“孤王真乃暴君也,內史如此老實本分之人,竟也能想出如此陰毒之策。”
內史伯朙連忙道:“對家境窮苦之宋人而言,成為大周新國人,本就是一條好出路,何來陰毒之說?”
太督內史冂隨即附和。
“大王曾曰,若為天下萬民故,何來陰謀詭計說,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也。”
姬宮湦頗為意外:“孤王何時曾曰過此話?”
太督內史冂道:“便在大王圖謀隴西諸戎時。”
隴西諸戎,乃王畿大患。
姬宮湦當初盡顯暴君本性,將隴西諸戎悉數屠滅。
結局便是西北從此安寧,其餘戎狄再也不敢前來劫掠大周子民。
鬼方坐視雕國滅亡,條戎亦不敢踏足河東郡。
宋國以商賈之道為本,自然不乏窮困百姓。
內史伯朙所獻計策,恰好契合姬宮湦謀劃的人口爭奪戰。
一番簡單商議,販賣宋人計劃正式成型。
延鬆本是最佳執辦者,而今卻需要構築思齊堡,是以任務交將交給角人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