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邦諜探查,宋公白拍案而起,直接將戴侯歆國書扔進火堆。
“子歆枉顧宗親之情,縱容不法之徒,其與豚彘何異?”
宋國大夫正考父勸諫。
“而今翼國正逐步蠶食囂地,戴侯卻無力挽回。興許是一時氣盛,是以如此搪塞。”
宋公白怒氣未減:“寡人反倒以為,子歆欲效仿衛、翼、陳等國。”
“大勢所趨,難以阻擋也。”
“自三監之亂,吾等殷商遺民,尊奉天子,恪守周禮,克己守祀!子歆此舉看似求存,實則早已墜落毀滅之深淵。”
正考父道:“依臣之見,公應再發國書,向戴侯陳明利害,或可挽留此番危急之變局。”
宋公白這才有些許緩和。
“其若繼續一意孤行,寡人定當奏報天子!”
正考父思索片刻:“戴國若是不存,宋國將孤懸於中原也。”
“宋國得天子照拂,又何需懼怕中原諸國?”
“此前皇甫蠡曾傳回密信,其言及覲見之時,天子似有壯大宋國之心。”
宋公白道:“寡人亦聽聞,天子曾曰,欲使其毀滅,必先令其瘋狂。”
正考父不禁頓首:“公之慧眼,臣無比敬佩!”
……
姬宮湦收到邦諜急信時,對宋公白識破自己陰謀並不意外。
反倒是宋國大夫正考父,聽起來頗為耳熟。
為快速查明與之有關史料,姬宮湦連忙召見太督內史冂。
在此之前,姬宮湦接連頒布三道王命詔書,號召新國人積極防備大澇。
太督內史冂身為諫臣,其屬寮便成為監督者。
每日奔走於河道與溝渠間,及時勘察其暢通程度。
若有堵塞與缺口,需要立即上報,再由分管者及時疏浚。
太督內史冂進殿時,額角仍掛有不少汗珠。
“大王匆忙召見,所為何事?”
姬宮湦當即示意寺人尨,送上一爵乾坤酒。
太督內史冂接過酒爵,選擇一飲而盡。
姬宮湦才問:“宋國大夫正考父,太督此前可曾識得?”
太督內史冂答:“不識。”
姬宮湦頗為懷疑:“難不成這正考父是憑空出現?”
太督內史冂道:“臣雖不曾識得此人,對其出身卻了解一二。”
姬宮湦已然迫不及待:“太督快快道來。”
“昔時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勾結管叔、蔡叔與霍叔叛亂,周公旦誅武庚,平三監,命微子啟殷商奉持傳祀,遂立公爵之宋國。”
“與正考父何幹?”
“微子啟乃帝乙長子,因出生時母親為妾,與其弟仲衍皆屬庶出。後其母為妻,又生受德,是為嫡長子,即商紂王帝辛。”
“微子啟乃商紂王帝辛之長兄,孤王亦知悉。”
“微子啟生微伯,微伯生腯,皆質於周室為史官,未能繼任宋國君位。微子啟遂按兄終弟及,將君位傳與其弟仲衍。”
姬宮湦不禁揉起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