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贏騳三勢力,淮夷百部族(1 / 2)

在姬宮湦前世史書中,黃國、光國與弦國等存在感並不高。

其中,屬黃國最為強大。

根據某些史料記載,黃國始源於黃帝軒轅氏後裔,具體成立時間早已不可考。

而在西周內宮典籍中,黃國曾屬九夷之一的黃夷,九夷即九黎。

姬宮湦向太督內史冂學習時,發現兩種說法彼此矛盾。

後聯想到三苗,於是便稍加猜測,黃國本為黃夷,蚩尤戰敗後,其便選擇歸附炎黃部落。

黃國地處淮水南岸,大致位於姬宮湦前世河南潢川。

夏商時期,因黃國長期遠離中原,便逐漸演化成淮夷部族之一。

直至周武王伐滅殷商,為間接掌控淮水流域,曾將黃國分封為子爵諸侯。

西周內宮典籍中,對此一筆帶過,隻知其國君為贏姓。

黃國曾一度為淮水流域霸主,亦曾派兵參與武庚、徐偃王等叛亂。

曆經過多打擊後,淮夷逐漸散落,黃國亦隨之衰微。

就名分而言,黃國爵位早已周王室被廢除。

如今,隻能將其稱為淮夷部族之一,連小型諸侯國都算不上。

根據邦諜初步探查得知,黃國現有人口約為兩萬,首領名為贏騳。

騳者,與毒同音,其意為兩匹馬並排疾馳之聲。

黃國之中,曾有一種說法。

贏騳出世時,母親正在雙馬車輦上遊玩。

前方突然出現一大叢菽豆,雙馬便疾馳而去。

車輦因此顛簸,結果便導致母親提前生產。

好在母子均無大礙,為紀念此事,父親便將其起名為贏騳。

贏騳剛滿二十歲時,父親突然染上怪疾去世。

由於沒有指定繼承人,黃國因此陷入短暫內亂。

贏騳與兄弟爭奪首領位置時,曾對此事大肆宣揚,表示自己天生異象,將會帶領黃國重振往日淮水霸主雄風。

黃國子民信以為真,紛紛主動歸附贏騳麾下。

贏騳得以順利殺掉其他兄弟,正式成為黃國首領。

其繼位之後,為展示雄韜偉略,便繼續與弦國聯姻,同時發兵攻打光國,使其成為黃國依附部族。

弦國始源與黃國相當,自稱是炎帝隗姓後裔。

西周時期,亦曾被封為子爵諸侯國,大致位於姬宮湦前世河南光山。

弦國與黃國相距不過四十裏,兩國世代聯姻交好。

武庚、徐偃王等叛亂時,弦國緊隨黃國,亦被周王室廢除。

現如今,弦國首領名為隗高,乃贏騳堂舅表弟兼大女婿。

光國緊鄰弦國,亦位於姬宮湦前世河南光山,乃黃帝姞姓後裔所建方國。

周武王攻滅殷商,光國曾主動歸附周王室,因此獲封子爵諸侯。

由於長期與中原隔絕,光國屢屢遭受黃國與弦國欺淩。

周宣王末年時期,贏騳曾聯合隗高攻打光國。

光國國君與公族悉數被殺,贏騳派長子贏岸,取代姞姓成為新國君。

自此,光國徹底名存實亡,淪為黃國依附部族。

姬宮湦開設天子淮水宴,吞並淮水流域意圖尤為明顯。

贏騳身為淮夷最後榮光,且自詡雄韜偉略,自然不會主動歸附周王室。

在其直接授意下,弦國與光國亦拒絕參加。

內史叔垚曾與屠休商議。

黃國人口約為兩萬,弦國剛好上萬,黃國則隻有八千。

三國加起來,總人口最多隻有四萬左右,青壯應當不足七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