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樹仁德美名,防門閥世家(1 / 2)

姬宮湦聞言,當即轉頭望向一旁的延乙期。

延乙期瞬間如坐針氈。

“啟稟大王,河西超級農莊尚處墾荒期,並無多餘糧食。”

姬宮湦笑道:“沒有糧食,總該有不少牲畜。”

延乙期連忙哭訴:“自今歲初雪以來,便有不少牲畜凍死。”

姬宮湦問:“凍死之牲畜,爾等會如何處置?”

“凍死便意味著體弱,極有可能藏有疫病,隻能掩埋到荒地,使其自行腐化成肥料。”

“莫非隻能任由牲畜凍死?”

“為免損失擴大,臣已命人對長成牲畜進行宰殺,使用冷凍、風幹、醃製等方式處理,再對外進行售賣。”

“未長成牲畜如何處置?”

“即將長成者,隻能忍痛提前宰殺。若是實在幼小,唯有命人悉心照料。”

“售賣是否順暢?”

延乙期道:“肉食市價較高,王城雖不乏家資豐盈者,卻也難以消耗如此之多。”

姬宮湦笑道:“孤王欲收納流民,府庫卻無多餘糧食。倘若將肉幹運往各郡縣,與新國人交換屯糧,問題便能解決。”

延乙期不禁有些犯難。

“新國人大多慣於窮苦,而今家中方有餘糧,鮮有人願意換成肉食。”

姬宮湦卻信心滿滿。

“皆因牲畜肉食市價過高。東海之鹹魚蝦仁,南地之鼉龍肉幹,便有大量新國人購買,當作年節享用之物。”

“大王之意,賤賣牲畜?”

“並非直接賤賣,而是先按市價售予大周府庫,抵扣此前無息借款。再由大周府庫以惠民之名,與新國人交換糧食。”

延乙期頓時鬆了一口氣。

“大王聖明!”

太督內史冂忙道:“如此一來,大周府庫便會出現虧損,直接影響整體運轉。”

姬宮湦先是微微一笑,接著轉頭望向寺人尨。

“依照府庫禮法,孤王、王後、太子及王子等皆有俸祿,用於修繕王宮及日常花銷。”

寺人尨心中一緊:“大王曾下令,將俸祿悉數交由王後處置。”

姬宮湦道:“”孤王此前清理內宮,不僅遣散大部分奴仆與宮娥,亦未曾修繕王宮,如今應當有不少積蓄。”

寺人尨連忙勸諫:“此乃大王私屬,萬不可私器公用。”

太督內史冂亦奏報:“大王欲行惠民之策,可向太倉屬寮下命,另行增設規條,無需挪用私屬之錢財。”

姬宮湦清咳一聲:“孤王乃府庫禮法製定者,豈可自行毀壞。況且將孤王私屬錢財,用於惠民之策,可樹立孤王仁德之美名。”

寺人尨與太督內史冂齊聲道:“仍是不妥也!”

姬宮湦反問:“孤王此舉,是否違背各項禮法?”

太督內史冂道:“並無!”

姬宮湦又問:“孤王私屬錢財,是否有盈餘?”

寺人尨道:“確有盈餘。”

姬宮湦再問:“孤王欲樹立仁德之美名,是否會危害大周?”

太督內史冂頗為無奈:“非但不會危害大周,反而能收獲民心,於社稷有大益也。”

姬宮湦不禁長歎:“既然如此,爾等為何還要勸諫?”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曾曰,鬥米仇升米恩。倘若開此由頭,往後便需持續,否則將被新國人視為吝嗇。”

姬宮湦恍然大悟:“原來爾等是在憂心此處。”

太督內史冂坦言:“正是!”

姬宮湦道:“隻需以特別名目,便可免除隱患。”

“敢問大王,以何名目?”

“孤王即將登基十載,恰逢王子恬滿周歲,且大周新國人突破三百萬。三喜臨門,孤心大悅,便動用私屬錢財,對肉食進行補貼。”

太督內史冂思量片刻。

“若以為名目,倒是可以免除隱患,卻容易使內宮捉襟見肘。臣以為,此事應與王後相商,再做定奪不遲。”

姬宮湦道:“那便先明定此策,孤王稍後再與王後相商。最終動用多少錢財,屆時方能知曉。”

眾人齊身拱手:“大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