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歲中原幹旱,江水以南亦比往常幹燥不少。
尤其是炎炎夏日,原始叢林要比往常更加容易焚燒。
姬宮湦曾經提點楚君熊儀,完善往南開墾模式。
楚君熊儀如實遵守。
首先,在秋冬幹燥時節,派人點燃原始叢林。
由此引發的叢林大火,雖然看似凶猛,實則隻能焚燒一些枯枝落葉,對樹木並無致命影響。
但經過首輪焚燒,原始叢林的瘴氣便會消散大半,蛇蟲鼠蟻亦四散奔走。
等到焚燒結束,便派人手持鈍器,將較為粗壯的樹枝砍斷。
等到夏季,粗壯樹枝已經徹底曬幹,再進行第二輪焚燒。
此時,由於有幹燥的粗壯樹枝,火勢會變得異常凶猛,不僅能徹底消除瘴氣,同時還能清空蛇蟲鼠蟻。
第二輪焚燒過後,樹木大多被燒死,地上亦出現大量木炭。
將大塊木炭收集起來,送往附近的加工棚,碾碎後加入青膏,再壓縮成空心六邊條形,最後烘烤定型便是無煙木炭。
楚國商賈會親自上門收購,最後往後運送至周楚商行,賣給大周帝國。
零碎木炭則掃到樹樁處,繼續點火進行焚燒。
如此一來,既能提升清理樹樁的效率,又可能為新開墾土地提供肥料。
再往後,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墾田地,同時包括挖掘溝渠與開辟道路等。
算上歸附的苗蠻部族,楚國往南開墾時,青壯經常保持在上萬名。
按照上述開墾方法,每歲可往南推進數百裏。
根據楚國傳來的消息,其等探路之人,已經抵達姬宮湦前世嶺南。
嶺南即五嶺之南,五嶺分別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與大庾嶺,分布在姬宮湦前世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等地交界處。
由於西周末年的五嶺過於原始茂密,瘴氣無比濃鬱,而且蛇蟲鼠蟻遍地,一不小心便會中毒喪命,因此探路之人不敢再繼續南下。
為便於後期開墾,探路之人就地修建營地,隨後趁夏日幹燥,提前縱火焚燒五嶺一帶。
楚國如此盡心盡力往南開墾,姬宮湦自然不會使絆子,而且還要適度提供幫助。
購買苗蠻奴隸便是幫助手段之一,隻要提供糧食,楚國便沒有後顧之憂,大周帝國也不用擔心楚國人口激增。
姬宮湦熟知的諸侯國,情況大體便是如此。
而讓姬宮湦等待許久的北方,遠僻中原的燕國,終於傳來邦諜密報。
此前曾有傳言,山戎進攻燕國,並將燕國都邑圍困。
而根據邦諜核實,山戎並未圍困燕國都邑,反而被燕侯袞率軍擊潰。
不過有幾點很奇怪。
按說燕國居於苦寒之地,物產並不豐富,而且周邊戎狄環伺,人口應當很難增長。
偏偏燕國人口並不少,根據粗略估算,至少是十萬人級別。
更為奇怪之處,燕國雖然長期與中原斷絕往來,言語、文字、習俗等,卻傳承得十分完好,絲毫沒有受地域影響。
甚至,邦諜還在偶然間發現,燕國都邑竟然出現大周通字的蹤影。
一切的怪異之處,似乎都在表明,燕國與中原存在某種渠道的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