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放權,即將科舉考試批改權,交由他人執掌。
好處便是不用親自耗費心神,壞處則是容易導致科舉考試出現尋租空間,甚至演變成派係與貪墨的培養皿。
姬宮湦深入思考後,最終還是決定絕不放權。
反正每年也就辛苦三日批改答卷,往後大周帝國所有官吏,均是天子門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派係與貪墨。
帝王之權,核心正在人事。
……
六月三日,臨近黃昏。
經過姬宮湦日以繼夜地批改,總計五千八百多份答卷,終於全麵改完。
越到後麵,合格者與良好者比例便越高,優秀者也不斷增多,天才者則屈指可數。
根據寺人尨初步彙總,大周帝國首場科舉考試,成功報名並到場考試的應試學子,一共為五千八百三十七人。
不合格者為兩千八百八十六人,約占應試學子總數五成。
餘下兩千九百五十一人,成績為合格及以上。
相當於整體錄用率為百分之五十,已經算是非常高的比例。
在這其中,合格者一千七百五十五名,約占總錄用人數的六成。
良好者八百七十九名,約占總錄用人數的三成。
優秀者二百九十六名,約占總錄用人數的一成。
天才者隻有二十一名,不足總錄用人數的百分之一,堪稱百裏挑一。
在此期間,曾有應試學子反饋成績不符合預期,結果最終都查實,均為應試學子估算錯誤。
念及是首場科舉考試,除幾名無理取鬧者外,其餘正常反饋者均不予以追究。
……
“大周帝國首場科舉考試,總算暫告一段落。”
姬宮湦放下筆,緩緩站起身,不由得長舒一口氣。
寺人尨提醒道:“啟稟大王,尚有朝堂麵試與大殿麵試,目前均未確定具體如何麵試。”
姬宮湦道:“朝堂麵試定於六月七日,從九公十三卿中選取七人,逐一進行詢問,再各自列出看法,屆時彙總給孤王即可。”
內史伯朙問:“朝堂麵試亦是由大王作出最終決定?”
姬宮湦點點頭:“孤王將會根據九公十三卿的看法,擬定適合優秀者司職類別。至於具體到哪個郡縣出任,則由太祿屬寮安排。”
“可有參考細則?”
“其一,看哪個郡縣屬寮最為緊缺。其二,必須避開優秀者原籍與親友。其三,前往新納疆土者著重栽培。”
“僅此三項?”
“前期便隻有此三項,待到歲末,會對優秀者進行考核,再根據其等作為,優者重用,能者擢升,平者待察,庸者下放,劣者淘汰。”
內史伯朙特意問:“敢問大王,上述之法,可有出處與名目?”
姬宮湦隨口道:“此乃聖賢所言,孤王自行稱之為官吏升降五法則。”
內史伯朙滿意地拱手,隨即攤開布帛,快速揮動筆墨,親自將姬宮湦所言逐一記錄。
屠慕拱手道:“敢問大王,如何大殿麵試,是否也已確定?”
姬宮湦答:“此次天才者隻有二十一名,大殿麵試便定在六月八日,由孤王逐一進行單獨麵試,隨後亦是擬定司職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