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探望沈寄的人很多,王氏帶著嫻姐兒和芳姐兒按親疏遠近篩了篩,一些就由王氏和嫻姐兒出麵接待了,極少部分才直接請進去正房。沈寄衡量了一番還是沒讓芳姐兒跟著接觸來客。卻也有人主動提起想見她,還送上了見麵禮。芳姐兒事後都拿給沈寄過目。沈寄要是去別人家看到初次見麵的小姑娘,也是要給見麵禮的。這樣看過以後也好還禮。
可以說芳姐兒母女之前打的主意實在是不錯,如今正是小芝麻出嫁小豆沙又還沒有長成的空檔,年歲合適的琳姐兒又是庶出。她這麼一個嫡出的侄女留在相府,還是有些打眼的。之前眾人是想等著她按部就班的出現在各家的宴席上的。誰想到她在慈心會露臉之後,隻到了靠山王府一次就告病不出了。
自然有人打聽到她留下來本就是為了養病,後來又稱病不出。不由得就有些犯思量。沈寄知道這事兒之後,讓下人散布了一些消息出去,說芳姐兒第一次生病是染了風寒,第二次是花粉過敏,都是事出有因。同時也將她三月間喝了小權兒喜酒就打算離開的消息散布出去了。她雖然不喜歡芳姐兒,而且也不希望她嫁在京城,但也不想真讓她得了個多病的名聲。這是要影響將來嫁人的。誰家願意娶個藥罐子回去?以芳姐兒的家世,那是絕不會做妾的。做正室能否生養就很被看重。
後來芳姐兒正月間又在親戚家露過幾回臉。去做客的夫人也有仔細打量她,發現她雖然身形比較苗條,卻是氣色紅潤,談吐不俗。想和丞相攀上關係的人家,也很樂意同她結親。畢竟她在人前的表現還是相當良好的。當然,和她結親的就不可能是家裏當家人的兒子了,都是旁支的嫡子。但其中不乏公侯府邸或是需要走科舉一途的人家。
沈寄私下問嫻姐兒,“別人問起的時候,芳姐兒說她就要回老家了麼?”
嫻姐兒想了想,“她說是住在伯父家,父母三月間會來喝我哥喜酒。”也就是說沒有明說,含糊其辭。
沈寄心道,合著之前的打擊就完全過去了,看到裏頭有不錯的人家就又動心了?
“你去把你六嫂叫進來。”
“好的。”
王氏很快進來,“大嫂,您找我?”
“你之前不是托我給琳姐兒物色一下有沒有好的對象麼?你叫她過來相府。”與其推野心勃勃的芳姐兒出去聯姻,不如推一個乖巧懂事不會給相府找麻煩的琳姐兒。怎麼說琳姐兒是她看著從那麼小一點點長大的,感情上可親近多了。對她的品行也了解。
其實王氏倒沒指望沈寄會出麵張羅,隻是想借一借相府的勢。這樣琳姐兒找到了好的人家,說出去她麵上也有個寬帶庶女的名聲。她就要娶媳婦了,可不想在外頭名聲不大好。當下便喜出望外的答應了。
“大嫂,聽說您給小豆沙找了師傅要學功夫,還有各門課程。我想讓曦姐兒過來附學。”對王氏來說,束脩什麼的她不是想省,就是附學她也會另準備一份。但是大嫂給小豆沙請的師傅肯定都是一流的,他們府上請不到。能夠學到一些東西,對曦姐兒將來很有好處。大嫂是個大方人,這些年自己每次在相府幫忙也都是盡心盡力的,想來不會拒絕。
果然,沈寄點了點頭,“說什麼附學,姐倆有個照應也好。”像王氏這樣把話說到明處,沈寄並不排斥幫上一把。
“那我替兩個閨女謝謝大嫂了。”
於是,再有能直接跟沈寄見麵的人來,琳姐兒便在旁邊端茶倒水的伺候。沈寄言談中也對她多有褒獎。大家便明白了,丞相夫人看重的是這個侄女,而不是淮陽來的那位。雖然那位是嫡出,這個隻是庶出。但擱不住丞相夫人喜歡啊。再結合傳出來的芳姐兒三月要回老家的消息,便有人想著興許是在老家有安排了吧。既然相府拿出來的是庶出的侄女,那聯姻的對象就換成當家人的庶子好了。
嫻姐兒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這一招借力打力,一下子就讓芳姐兒隻能斷了念頭。她不斷也不行,不再有夫人要求請她出去見麵啦。
王氏心頭暗暗稱快,雖然她痛恨琳姐兒的母親,但這麼多年那賤人早就生死不知。而琳姐兒十多年來一直謹小慎微,老實本分。沈寄也明顯表露不喜她過於忽視庶女。她對琳姐兒也就稍稍上了些心。養了幾年,見她著實乖巧懂事又無害。也就不想在婚事上拿捏她了。如果她嫁得好,對信哥和曦姐兒說不得還能帶來些好處呢。一個庶女,也就是出門子的時候陪送些嫁妝而已。又不是庶子,還會分她兒子的家產。所以這件事上,王氏樂得當好人。
琳姐兒對沈寄是一向很感激的,被叫到身邊依然那樣乖巧懂事。她曾經無數次的希望過大伯母是她母親。雖然不能美夢成真吧,但大伯母一直對她都是十分關愛的。她一直記在心頭。
這天琳姐兒到暖房去摘花,沈寄每天都要用鮮花妝點房間,看琳姐兒這會兒閑著便讓她過去摘。走到半道,她就遇上了芳姐兒。後者看著她,冷冷的哼了一聲。她才出去見過幾回人,六嬸就把琳姐姐塞到了大伯母身邊,害她再沒了機會。雖然還在跟著小姑姑一起學習管理家事吧,可她又不是為了學管家才留在相府的。這會兒遇上了真是心頭不舒坦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