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得民心者,取而代之!(1 / 2)

隨著到來的各路群雄人數越來越多,端午節的日子也是漸漸的逼近了……

蝴蝶穀之中熱鬧非凡,謝遜已命人築起了一座巨大的高壇,壇中的大火熊熊燃燒,衝天而起,似是在預示著明教的興盛!

曆經了十來年的分裂,明教各部都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揮,顯得十分混亂。

雖然幾乎各地的起義軍背後都有明教的影子,卻都是一盤散沙,不能夠相互照應聯合,給予元廷韃子真正的迎頭痛擊……

這一次的蝴蝶穀大會,便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召令全國各地明教的起義軍首領,建立聯合統一戰線,確定反元複國、驅逐韃虜、恢複華夏的重要戰略思想!

這幾天以來,謝無忌基本上已經認識了大多數的起義軍首領。

這些人因他是教主之子,又敬其在江湖上造就的赫赫威名,所以都不敢怠慢,表現得十分客氣和善。

不過謝無忌非常清楚,他和這些人沒有很深的交情,這樣的尊重並不能長久。

等到日後這些人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手中的兵馬越來越強壯,誰還會把明教總壇放在眼裏?誰還會把明教教主放在眼裏?

能夠割據一方稱雄稱霸當諸侯,誰還受得了頭上騎著一個對自己發號施令的老大?

自己當老大不香嗎?

所以謝無忌深深明白一個道理,隻有自己掌握兵權,才能保證最終摘取勝利的果實!

現在真正屬於明教總壇統率的戰場力量,隻有五行旗而已!

各地的那些起義軍首領,隻是名義上奉明教為主,兵權還是掌握在他們自個兒的手中,要打哪裏,要攻哪裏,也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雖然明教有派人參與起義,共同謀劃大事,但都隻是類似於顧問參謀之類,對軍陣指揮並沒有直接的權力。

其實這種現象和陽頂天有著直接的關聯,他並不想奪取天下當皇帝,隻想在率領群雄推翻蠻元之後功成身退,隱居山林,逍遙自在……

所以許多明教的高層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對於權力實在是沒有太多的留戀。

畢竟他們都隻是武林中人,對朝堂政事不怎麼感興趣,隻想著用一身的熱血,為天下的百姓做點事情……

這種精神,是極為無私的。

北宋時期的丐幫幫主蕭峰,南宋末年的大俠郭靖,他們其實都是這樣的人!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仁人義士拋頭顱灑熱血,這大好的江山才能夠代代相傳,即使曆經劫難,也依舊百折不屈,頑強生存……

自蠻元入主中原一統天下以來,無數的有識之士一直都在反抗,從不止歇!

若元廷能夠善政理國,與民生息,寬仁對待統治之下的百姓,恐怕還不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意。

可是他們偏不!

他們就是要壓榨百姓,高高在上,肆意享樂,根本不理會蒼生之疾苦。

所以立國數十年,便已是風雨飄搖,王朝崩塌覆滅在即……

元廷的倒下,根本就是注定的!

靠著兵強馬壯一時奪取江山固然是厲害,但統治者若是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反而還逼得百姓活不下去,這樣的江山,是一定不能長久的,終究會被得民心者所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