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金鑾殿。
熟悉的大臣。
熟悉的吵鬧聲。
祝卿好坐在鳳椅上,不耐煩地看著底下大臣們的爭吵。她對一旁候著的夏花使了個眼色,夏花十分自覺地開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照例是一堆這樣那樣的事務,表麵上是說給祝卿好聽的,但是實際上,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
祝卿好看向了正站在右手第一位的女子,這就是她的好姑姑,禦鳳國當今右丞相,寧文善。
祝卿好收回了自己的視線,掃向麵前站著的個個心懷鬼胎的大臣們。
“陛下,臣有事要奏。”兵部尚書上前一步,開口道。
“關於禦林軍統領一事,臣有一良才舉薦。”兵部尚書隱晦地瞄了一眼右丞相的方向,接著開口道:“
臣舉薦右丞相之女,現任京都守備寧明秀。寧大人武藝高強,德才兼備,京都無人不知。有寧大人為陛下的安危排憂解難,臣等也可放心了。”
然後,
“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到處是這樣的應和聲。
祝卿好無趣地掃了一圈,最後落到了依舊站在那裏,一臉淡定的寧文善身上。
“右丞相以為如何?”
“臣謹遵陛下旨意。”
“既然如此,就按愛卿們說的去做吧。”祝卿好沒骨頭似的倚著椅子,輕描淡寫地就把自己的安危交了出去。
這件事告一段落後,又有人站了出來,祝卿好歎了口氣,看來今天是不能早點下班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關於一月後的殿試,依舊按往年的慣例嗎?”
按理來說,殿試應該由皇帝監考,但祝卿好登基以來,一直都是由朝中老臣代勞。不過,以防萬一,禮部尚書還是按照慣例問了一句。
聽到這句話,祝卿好突然來了精神,“不,這次朕要親自去。”
聽到祝卿好的話,禮部尚書下意識地看了站在前方的右丞相一眼。她摸不清自家陛下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早有預謀。
不過,祝卿好倒是不擔心,自己已經把禦林軍統領這麼重要的職務交給了寧文善,這個小要求她當然不會拒絕。反正殿試最後的結果祝卿好說的也不算數,她隻想去湊湊熱鬧罷了。
果然,右丞相率先開口,“陛下聖明。”聽到右丞相表態,餘下的大臣才紛紛開口,這次早朝就在一聲聲的“恭送陛下”後結束了。
祝卿好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去了禦書房,坐在那裏看著話本,吃著點心,偶爾翻一下那些寫著一堆彩虹屁的奏折。
反正送到她麵前的奏折,就沒有講正經事的。不是官員們互相告狀,就是催她納夫,或者吹噓國泰民安,陛下治理有方的。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祝卿好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這樣鹹魚的生活實在太舒服了。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也不知道以後,自己還能不能適應其他辛苦的世界了。
自從上次出宮以後,祝卿好就對宮外的風景念念不忘。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她故技重施,再次帶著夏花出了宮。
然後,她就聽到了“抓小偷啦!抓小偷啦!”的喊聲。出於樂於助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她立刻讓夏花劫住了那名賊人。
等失主追上來以後,祝卿好看著麵前熟悉的那道身影,在心裏默默打了個問號,她看起來就那麼蠢嗎?這麼明顯,生怕她不知道他是故意的嗎?
不管她心裏怎麼想,麵上還是一副單純的神色,她把荷包還給了麵前的白衣公子,“公子,您的荷包。”
寧明玉感激地接過,對著她真摯地道謝,“多謝小姐出手相助,明玉不勝感激。”看看,都主動自報家門了。
今天的寧明玉戴了一副麵紗,遮住了那張風華絕代的臉,但那一雙溫柔似水的眸子那樣靜靜地看著你,欲語還休,更加勾人了。
祝卿好婉拒了麵前的白衣公子共進午膳的要求,大度地表示:“區區小事,何足掛齒。”然後就十分迅速地帶著夏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