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宏出生在濱海市最偏遠的一個山村,祖上世代務農。從小不思學習,好各種賭,撲克牌在手上玩的精彩絕倫,麻將更是玩的風生水起。不過技術好,沒用,李誌宏讀書18年,在村上年年打牌年年輸,幸好都是和小夥伴一起玩,籌碼都是一些玩具、課外書等,並非真金白銀。
直到那年,李誌宏初二暑假,母親李書琴病危入院。
由於父親每天要忙地裏的莊稼,和家裏養的雞、豬、兔,實在抽不開身去醫院照顧母親,其實還因為父親隻念到小學二年級,幾乎不識字,且為人樸實憨厚,也不清楚醫院裏的流程手續。所以就由李誌宏在醫院陪伴母親。
母親從小多病,心肺功能差於常人,同時患有間歇性癡呆。但母親明事理、知禮節、重情義,所以潛移默化下,李誌宏在童年成長過程中,還是擁有了一顆善良、正氣的心靈。
母親也才39歲啊,但由於常年受病痛折磨,母親的額頭和鬢角已經有了一些花白的頭發,消瘦的臉龐在病房的白熾燈下,毫無潤澤。
此刻母親躺在病床上輸著藥水,已經睡去。李誌宏坐在旁邊木板凳上,聽到母親微弱的呼吸聲。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母親啊,竟然這麼瘦弱。以前都不知道。我這16年到底是怎麼過的,一事無成,渾渾噩噩。”
“小李,你出來一下。”主治張醫生小聲的叫李誌宏。
“你爸呢?”
“他在家裏忙著農活,抽不開身。”
“是這樣的,那我隻能把你媽媽的情況給你說一下。”張醫生撓了撓頭發。
“你媽媽現在屬於是心肺功能衰竭,心率非常慢,有時甚至隻有30不到,血氧也低,隻有50多。她現在基本上處於一個病危的狀態,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張醫生,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救救我媽媽?”
“我們這目前隻有這樣的水平,我們建議最好的話轉去縣醫院,他們那水平高很多,可能會好一些。”
“哦對了,你媽媽之前入院繳的800元用完了,你給你爸爸說一下,盡快再繳一些。”
“張醫生,繳多少呢?”
“先再繳500元吧”
“好的。感謝了,張醫生。”
趁母親還在熟睡,李誌宏去醫院外麵的街道上,用公用電話撥通了鄰居家的電話,聯係上了父親,讓明天再帶500元羅幣去醫院。
第二天父親天沒亮就到了醫院,給母親帶了烤土豆,卻沒帶500元羅幣來。
李誌宏質問父親為什麼沒帶錢來,父親支吾著,低著頭沒有回答。父親給母親講了家裏這幾天的農活進展情況就回去了。
李誌宏站在病房的窗前,看著父親沿著醫院的牆角走遠。父親的背已經開始佝僂了,天微亮,沒走多遠,父親的背影就消失在了霧氣裏。
母親入住的醫院,是李誌宏家鄉,濱海市崍州縣泉山鎮的鎮醫院,坐落在泉山山腳。醫療水平,也僅僅能夠為當地百姓提供基礎的疾病醫治。
“由於病情危重,醫院這邊水平不夠,我們是建議你母親回家觀察。”在母親入院第6天的早上,張醫生找到李誌宏,傳達了醫院的建議。
其實李誌宏聽得出張醫生的意思,隻是他低著頭沒有反駁。忍了忍在眼睛裏打轉的淚水,然後轉身進了病房。
“媽媽,醫生說你來治療6天病情有一些好轉了,我們可以出院啦。”李誌宏上一秒的淚水竟然沒了,變成了充滿童真的笑臉。
“嗯嗯,我也想回去了。”其實母親心裏清楚的很,她自己的病,快40年了,比誰都清楚。
母親病危出院的原因,張醫生清楚,泉山鎮鎮醫院清楚,李誌宏清楚,母親更清楚。
最主要的原因,是家裏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