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不好在嬴宏麵前對阿爾西諾伊三世發作,所以隻掉了臉子,端坐於席再不說話。
皇兄弟的提議就切題很多了“本王認為應該以父皇稱製年份為元年,製定新的紀年之法。”
還是那句話,嬴宏要做的是對紀年之法的掌握,是對時間的認識和記載的發言權和解釋權,重點是在天下紀年上。
胡亥心心念念的年號紀年什麼的對嬴宏來說都是小事,等嬴宏把天下的時間統一了,胡亥愛用什麼年號紀年用什麼年號紀年。
不過皇兄弟的提議也有政治短板,嬴宏就指出“我秦國並非始受封於父皇,前者甚有先祖。”
“紀年之法乃見於史,亦是國本。”
“我嬴秦氏血源追溯上古顓頊帝之後伯益,繼於夏商,又複於周,至父皇乃昌,上命千年,不可駁也。”
“前國自有興衰,後者也有繼承,遞往皆脈華夏一係,朕不可棄前者匿於世。”
嬴宏說了這麼一通彎彎繞,其實就一個中心思想,這天下創始並非是從秦開始的,在秦之前還有很多前輩也對天下有認知、有宣稱、有從前者繼承、有傳於後者。
秦不能在曆史上抹除先輩對這天下的貢獻,曆史和民族的傳承不能從嬴秦氏這一代斷掉,嬴秦氏也要對曆史和民族負責,也要對這天下負責。
前者周王室禦於塞內,其治下多有諸侯國,人皆立於此天下之地,秦是從周的手中繼承來的更前者的天下,這是不容置疑的。
要不然嬴宏還得重新對這天下造宣稱,之後的西秦帝國和南秦帝國,包括現在韓信的韓王國都要再設法解釋自己的正統性,秦也將無可傳承。
“父皇教授於朕,朕不敢忘也。”嬴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和嬴政商量過並得到嬴政同意了,皇兄弟的意見很好,但不再給予采納。
終究還是嬴宏敲板,以周王朝建立之年,既公元前1046年為元年,製定新的紀年之法,稱史記紀年或史紀年。
之所以如此製定,是因為此天下是從周王朝開始才有了成體係的曆史文字記錄。
這倒不是說周王朝之前的唐、虞、夏、商等朝代都沒有曆史文字記錄。
嬴政一統六國後就將天下書籍、檔案、甲、片都搬到了鹹陽,所以嬴宏是見過讀過古代文獻的。
隻是周王朝之前的有關曆史記錄的書籍、檔案、甲、片等都不成體係。
而華夏民族之外的其他文明、民族在這方麵就真的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不要說原本曆史上後世的那些歐洲曆史文獻,那些東西連個真假都不能確定,連個曆史痕跡旁證都難找。
最起碼直到現在,嬴宏都還沒有見到過任何華夏民族之外的成體係的曆史文獻,也沒聽說過華夏民族之外的哪個文明、哪個民族、哪個國家或哪個部落有成體係的曆史記錄文獻。
山的那邊對於曆史事件的傳承基本記錄就是靠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