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在貞觀六年十二月上旬的這場大雪災中鄭霄和崔穎穎這小兩口子沒有被凍死,在一個兩米多深的雪窟窿裏足足困了半日,零下好幾度的“冰箱”裏如果沒有那兩個救命的炸雞翅膀補充了一下能量,估計他們早就玩完了。
這對小夫妻似乎注定要經曆磨難,但有一句俗話說的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經過了半日無情的冷凍之後,凍的半死的小夫妻被救了,而這一次最要感謝的是白石橋村的秦老漢,如果不是他冒著生命威脅把他們兩個從雪地裏刨出來,他們肯定會被活活凍成兩根冰棍。
經過了一陣雪搓之後,小夫妻兩個終於緩了過來,崔穎穎一隻有些發顫的手端著熱湯,另一隻手則死死地挽著鄭霄,她開始發誓從這一刻起絕對不再離開這個男人半步,熱湯沿著喉嚨入到胃裏,仿佛在給她全身解凍,這個感覺太舒服了。
身上披著一件粗布大衣的鄭霄情況稍微好點,使勁搓著崔穎穎冰冷的雙腳,整個身子已經完全自如了。外麵是一片冰天雪地,裏屋雖然烤著暖暖的爐火,但從縫隙中刮進來的冷風,還是讓人不由直打冷顫。
穿越如同中五百萬,一張彩票卻真的讓小夫妻中了頭獎,要不然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在車禍中重生,而當他們奇跡般的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外麵卻已是茫茫的一片冰雪,他們也更不會在極度慌亂之中雙雙跌入雪窟。
曆史的車輪瞬間倒退了千年,鄭霄也緊抱著崔穎穎轉過了千載,現在的精確時間是大唐貞觀六年十二月初六,這才剛剛從秦老漢口中得知的,真是太突然了,經常看那些穿越類小說的崔穎穎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會變成真的,但如果穿越到唐朝能改變他們現在的生活景遇的話,或許還真的是一件好事。
鄭霄確實是個靠的住的男人,他倒沒有像崔穎穎起初那樣緊張而不適應,反而顯得比較冷靜,畢竟男人要頂起一個家。
白石橋村是大運河最南端杭州府下屬靠近錢塘江的一個小村莊,依山傍水,位置極佳,以種茶養桑為主,比較巧合的是在現代的鄭霄小夫妻本也是杭州本地人,雖然曆史過去千年,但地理位置的辨認和語言交流也不存在什麼問題。
曆史上隋末唐初戰亂不斷,田地荒蕪、居民流離失所,人口也急劇銳減,身為中文係的鄭霄對曆史也略知一二,隋唐更替,因戰亂而死亡人數超過兩千萬,而現在這個小小的白石橋村雖然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前幾年的過度征兵、加上前年的大水、今年的大雪已讓這個村子的人口銳減,一個足有五百人的村子,現在加上婦孺老弱僅剩下一百左右了,因此接納鄭霄小夫妻落戶也不是難事,雪災過後,房屋重建,農田整荒必需要大量人力,當然太宗皇帝還是仁義的,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破了突厥之患後,國庫漸漸豐盈,現在每次大災都有政府救助和財政補貼,貞觀雖不足七年,此次長江中小遊的大雪災死亡人數卻也是曆年最低,可見百姓已都人心思安,臣民同心,貞觀盛世已是不遠。
秦老漢是白石橋村的村長,幾年前還參加討隋義軍,身板硬朗,在村中頗有些聲望。家裏育有三子一女,大兒子秦文和二兒子秦武雪前北上販些筍、茶,至今未歸,三兒子秦祥,身板長的挺壯,在軍中服役已有五年。而今家中惟有小女兒秦雙兒,年芳十六,長的也挺俊,地道的山裏丫頭,做事勤快,是個養茶高手,而家中的秦大娘,沈氏,原是湖州人氏,絕對的刺繡烹飪高手,靠著六口之家這幾年辛勤的勞作,生活倒也過的康樂,平時賣些刺繡織品和自種茶葉換些銀錢,除去開支倒還有節餘,有時還接濟過路窮人,這不在這次大雪災中,秦老漢便救起了這對小夫妻,鄭霄很感激秦老漢,滴水之恩將以湧泉相報,他暗暗發誓以後要好好報答這個救命恩人。
秦老漢喝著半碗清茶正跟小兩口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著正歡,秦大娘跟她小女兒秦雙兒走了進來,別看秦大娘年過半百,卻生的端莊秀麗,頗沾江南水氣,皮膚白皙,指甲細膩,說話之間吳音妖嬈,聽之很有韻味,而跟在後麵的小女秦雙兒,生的小巧,看似圓嫩的臉袋換到現代也就隻有高中生的模樣,秀色中夾雜著野性,乖巧中充斥著可愛,自古生女如父,看其個性似乎深受父親遺傳,英姿颯爽頗有幾分江湖拳腳,然宛然一笑,眼睛卻凝成半月之形,不免讓人頓生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