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哲學研究中,存在三個無法繞開的根源問題。
其一,我是誰?
其二,我從哪裏來?
其三,我要到哪裏去?
這三個問題,休看簡單到了極致,卻蘊含著無法形容描述的恐怖。
第一個問題,涉及一切存在的本質。
第二個問題,涉及一切存在的源頭。
第三個問題,涉及一切存在的因由。
自從上古時代,人類始祖啟靈生智開始,直到到近現代社會,西方科學體係大行其道。
在這古往今來,浩浩蕩蕩的曆史進程中,所有人類對於這三個根源問題的思考,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神話傳說,思想流派,宗教神學,文化風俗,科學技術。
細究起來,其源頭無一例外,均是由此而來。
人的一切思考,選擇,行為,舉動,也都在無形之中,受到這三個根源問題的約束。
隻是相比那部分能意識到這一現象本質,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在思考這三個問題,並依從自己思考所得的答案,指導自我生活的極少數人。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在生命從生到死推移的過程中,變得渾渾噩噩,同時也將這三個根源問題,交接給了潛意識。
而自我主體意識則接受了社會群體既往的規訓,並將這種規訓當做根源三問的暫時答案,去指導自己的人生道路。
舉個簡單的例子,薑典上小學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則段子式的新聞報道。
內容是一位記者和一個農民工的一問一答,其內容大致如下:
記者問:你為什麼打工?
農民工答:為了掙錢。
記者問:你為什麼掙錢?
農民工答:為了買房。
記者問:你為什麼買房?
農民工答:為了娶婆姨。
記者問:你為什麼娶婆姨?
農民工答:為了生娃。
記者問:你為什麼生娃?
農民工答:為了打工。
這則近似玩笑一般的閉環問答,曾經讓幼年的薑典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久久不能鎮定。
實際上,這個例子,就是人的思維意識主體,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社會群體既往規訓的最好例子。
這位答話的農民工,或許從來沒有獨自思考過根源三問。
或許獨自思考過根源三問,隻是並沒有得出答案,從而被動接受了外在的無形規訓,選擇了不問因由,接受了從來如此的生活。
可就像魯樹人先生曾經發出的呐喊一般:
“從來如此,便對麼?”
對錯與否,權且不去討論,在薑典看來,社會群體既往規訓,是一種相當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