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華夏的高精尖領域發展,都被高度嚴格的保密起來,並沒有被世界所知曉。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西部七省將大量庫存彈藥賣給毛熊,並出現在戰場上,才會進來德意誌統帥的震動!
沒錯!
這些鋼製子彈,正是出自於華夏的手筆!
早在華夏紅軍實力弱小之際,就曾經想找老大哥學習一下鋼製子彈如何進行製造。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技術始終沒有得到手。
實際上。
毛熊自己對鋼製子彈的缺陷也沒有解決明白。
不過,這一遺憾被陳趕超有效地進行了彌補。
雖然腰包裏有錢了,足夠購買黃銅子彈大規模裝備軍隊,但是黃銅對於國家的建設意義是極為重要的!
而且華夏在黃銅的開采量上又少的可憐,所以即便是有錢了,從國外購進了大量的黃銅資源,卻沒有將這些資源用在子彈上麵,而是繼續選擇對鋼製子彈的研發優化!
當然。
作為一項勤儉慣了的華夏紅軍,生產一枚子彈平均需要消耗5到10克的黃銅,和鋼製子彈的差價相差絕不是一星半點兒,每年能在子彈上剩下來的錢就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如果到了戰時狀態,那麼在軍費消耗上將會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果研製成功,即便是自己不用,也可以拿來賣給其他國家,反倒是能夠實現營收!
為了種種利好,華夏開始從采用塗漆鋼殼研發起步,走上獨立自主的研發道路!
用鋼作為子彈的材料好處很多,比如便宜,比如可以大批量生產,比如鋼彈殼相對於黃銅子彈來說更加耐用,鋼殼材料不容易變形,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更長……
但缺點同樣明顯…
鋼相較於黃銅更容易受到氧化和腐蝕的影響,因此必須對鋼彈殼進行表麵處理以防止氧化和腐蝕的發生。
鋼彈殼的彈道性能也不如黃銅彈殼,由於鋼的密度較黃銅低,因此需要更高的速度才能使鋼彈頭達到相同的能量水平,這可能導致彈道性能下降。
鋼比黃銅更容易受到氧化和腐蝕,因此彈殼必須進行表麵處理以防止氧化和腐蝕。
鋼彈殼的彈道表現也不如黃銅彈殼,由於鋼的密度比黃銅低,鋼彈頭需要更高的速度才能達到相同的能量,這會導致彈道表現下降。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紅軍軍工廠一直在根據陳趕超所提供的子彈樣本,研發並改良新的鋼彈殼技術!
通過不懈的努力,鋼彈殼經過特殊的處理方法後得到了極高的強度,使其在射擊時更加穩定精確。
最重要的是,優化後的鋼子彈能夠更加適應極端氣候條件,比如在毛熊嚴寒的冬天,還是在東南亞的炎熱地帶,都能夠正常激發便於保養,相對於黃銅子彈來說更加耐用。
唯一的缺點就是鋼材的彈性和延展性相對較差,無法像黃銅子彈那樣回收進行二次使用。
不過這點缺點對於急缺大量彈藥補充的毛熊而言,顯然不是什麼問題!
但卻不曾想。
華夏的炮彈供應,引發了德意誌對毛熊深深的忌憚與猜想!
得到了前方彙報的全部消息,德意誌統帥意識到一個問題!
戰爭初期,德意誌顯然對毛熊存在了戰略誤判,這不僅僅是他們,恐怕大多數西方人都有相同的誤判!
毛熊的指揮結構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麼脆弱,在德意誌瘋狂的進攻麵前,毛熊的最高統帥部仍然正常運轉,並隨著戰爭進程不斷調整,效率逐漸提高,並且發動了接連的反攻,這根本就是完全出乎想象的事情!
然而。
情報官所帶來的噩耗遠遠沒有結束!
“除了前線的不利戰事外,我們東方的盟友正在遭受攻擊。”
“位於華夏的紅軍已經彙聚了近20萬人的部隊,向滿洲國發起偷襲進攻,日軍駐紮在滿洲國的精銳部隊麵對華夏紅軍的進攻幾乎是一觸即潰,在此刻已經有五個整編師團在戰爭中消失,滿洲國的領土麵積更是被華夏紅軍奪取了將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