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體能為王(1 / 2)

昨天抓雙尾之所以沒抓到,反而容易掛底切線,是因為昨天那個釣窩比較靠近兩邊的礁石,魚吃鉤不馬上揚竿就會被它帶到礁石縫裏。

今天這個釣窩空間大了很多,距離兩邊的礁石有足夠的緩衝距離,應該是有很大機會打到雙尾,並且不掛底。

反正杜飛在有第一尾魚吃鉤後開始倒數三四個數,有雙尾就打,沒雙尾就釣單尾。

沒想到今天的魚群那麼給麵子,杜飛前三竿接連釣中三竿雙尾。

雖然每竿都有一條吃鉤很深的魚,但杜飛取鉤也取出了經驗,取出了技巧,所以整體的上魚速度比釣單尾要快不少。

接下來兩竿是單尾,然後又接連上了三四竿雙尾,再次是兩三竿單尾,再然後是三四竿雙尾,或者中間插一竿單尾……

如此反複循環,很是有規律。

杜飛稍微一想就能理解這種規律的上魚現象:

釣窩裏的魚多,就容易釣上雙尾,連釣上了幾竿雙尾後,釣窩裏魚變少,就開始上單尾,沒一會周邊的魚聚進釣窩,又開始容易上雙尾。

杜飛這般的上魚速度,終於和沈飛那邊的差不多,但是之前的差距還在,隻是沒有進一步擴大。

差距沒有擴大,杜飛就有把握追上對方,因為他始終堅信:

沈飛不可能連釣一個小時還能保持那麼快的上魚速度。

不是水裏的魚情不支持,而是他的胳膊不支持。

杜飛昨天使用的是3.6米的釣竿,狂拔了半個多小時後,胳膊就開始酸痛無力,隻能慢慢釣慢慢抄。

沈飛此時用的是6.3米的長手竿,根據杠杆原理,他飛同樣體型重量的海鱸魚,肯定需要更大的力量,就算他經常釣大魚,但那是一天最多就釣一兩條,還可以慢慢遛魚的情況,所以,此時他不可能不手酸手累。

果然,比賽時間來到最後的十幾分鍾,杜飛就發現沈飛的揚竿動作開始變形,需要另外一隻手的輔助。

如此一來,原本等著接線磕魚的左手就有點反應不過來。

還有,沈飛是在浮台上作釣。

雖然有四塊重鉛固定住浮台的四個角,但多少還是有點顛簸。

剛開始體能充足,影響不大,此時體能下降,影響就被放大,開始手忙腳亂。

這一亂,問題就更多,漁獲朝著腦門飛去的,漁獲朝著身後飛去的,漁獲在左右兩邊來回晃蕩的……

最後沈飛實在頂不住了,隻能使用正常的遛魚抄魚法,還遛得很慢。

不能第一時間把魚飛出水麵,魚就有了掙紮遊躥的機會,再想抄魚,就隻能等漁獲被遛翻。

雖然隻是兩三斤的海鱸魚,但對於此時的沈飛像是在遛十幾斤重的大魚那般費勁。

沒辦法,一個小時連拔七八十條兩三斤的海魚,對正常人來說,確實已經到了極限,胳膊已經酸軟無力。

沈飛也沒有想到這裏的魚群會那麼暴躁,不然他隻要求比半個小時就好了。

再看杜飛那邊,依然像頭不知疲倦的牲口,單尾飛抄,雙尾貼水抄,上魚速度雖然也有所降低,但不明顯。

就這樣,沈飛拿出看家本領、拚了命地釣了四十多分鍾,才獲得的十幾尾魚的領先優勢,杜飛隻用了十分鍾就追平,然後開始反超。

一尾,兩尾,三尾……最後大概反超了六七尾。

掐魚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