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四季分明,夏日炎炎能感受萬物繽紛,冬日嚴寒能感受白雪皚皚,春日和煦能感受大地複蘇,秋日深沉能感受楓樹蕭瑟。一方水土孕育不同的風土人情,如同這四季一樣,加之一直長於質樸無華農村生活環境,慢慢養成了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初步價值觀。

直到我來到比北方更北的一個小城c,這裏的一些見聞使我深受觸動,我特別想記錄下來,希望無論對你還是對我都能引起一定的反思以及獲得啟示。

由於當時社會大環境以及國家政策等影響,一大批創業者湧入這個小城,那時真的是有好多機會,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大大小的暴發戶;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經濟重心的轉移,肉眼可見其逐漸衰退。眼見高樓起,眼見高樓倒,財富神話不是那麼好延續,不是憑格局眼界賺到的錢,就有n+種辦法把它虧掉,把金錢當工具的大概率會形成資本原始積累,被金錢控製的容易迷失心智,最慘的會一無所有失去站著吃飯的尊嚴甚至淪為莫得一片瓦的乞丐。

下麵講述的就是在這個環境下造就的幾戶人家的雞飛狗跳

一個個關於留守 婚內出軌 初代撈女 金錢原罪 人性使然的聽起來很狗血老套,但令人痛心的是各個角色都有真實原型。

魏生篇是——同樣的坑 我可以踩兩次

魏生是普通的農民的孩子,仍然是農民,父母在那片黃土地上辛勤勞作數十載,除了一家能活下去最大願望便是讓兒子能有像樣的一座瓦房了。一棟房甚至一間房在那個物質及其匱乏以及生存及其艱難的時代是娶上媳婦的硬性條件,於是像大多數那個年代標準婚姻模式,像執行人生任務,20出頭的年紀:聘媒人-相親-娶妻-生子。

轉眼間小學畢業的魏生的兒子也上小學了,原本仍是過著同老一輩子一樣一眼能望到頭的生活,但改革的春風帶來的巨變也輻射到了這個小小的村落,同時他有闖勁也有些小聰明,意識的覺醒讓他不甘一輩子困在這個同他生活一樣一眼望到頭的窮鄉僻壤,尤其看見同村的發小外出闖了一年以後,衣錦還鄉,他更受到莫大鼓舞堅定了外出闖蕩的決心。

來年還沒等到元宵節,他便拿著一點積蓄以及同七大姑八大姨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湊了點創業基金,裹了幾件破衣物,背了幾個過年吃剩的白麵饅頭和一罐鹹菜疙瘩,一路北下,經過一番觀察,最後決定在c城落腳。

他選擇從事的建材行業,那時候正值房地產起飛初期,大力基建,為他帶來了巨大商機。迎合社會發展大趨勢,國家政策,經濟形勢,正應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當然也不否認他自身的素質和努力,所以他的創業之路很順利,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一路開掛,有了自己的小事業,一年過去,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人說金錢是人的試金石,千萬不能考驗人性,不知是壞人變有錢了還是人有錢變壞了,這是一個辯證論題,也是一個概率題,三言兩語未必能講的清楚,在此不做贅述。

勤勞善良的鄉村留守婦女,整天勞作於鄉間地頭,照顧公婆兒女,纏身廚房等家庭瑣事,自己不敢多花一分錢,為這個小家付出青春,付出健康,甚至付出自我。但願望卻簡單而質樸,隻盼望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有米下鍋,菜裏有葷,定期改善夥食,兒子交得起學費,為了讓外出闖蕩的丈夫無後顧之憂。魏生媳婦兒映紅就是這類賢惠媳婦中典型的一個,低調內斂,一心隻為家庭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