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文郎出兵七十萬壓境東封西門關,東封武道柱國文鬆子率關上數萬人死守西門關,使八麵埋伏之計,以三萬精騎拚死了文郎渡河而過的近十萬弱旅,可也使得關上人馬損失殆盡,隻剩下三萬餘名士卒守關,但他們麵對的是文郎的六十餘萬精兵。
西門關守將潘鳳掄兩柄大板斧,被文郎數十人圍困身死。
守將唐神為救文思歸,一槍捅死十餘人,被亂箭射殺。
張翼、曹瞞一刀一錘戰敵騎,皆被踩踏成肉泥。
文思歸縱馬提刀直衝入敵營,砍死數十人,並手斬文郎鳳旗,被暗箭射中馬腿,跌入地下以步戰騎,再殺十餘人,被亂箭射死。
林傷、薛貝被割掉馬足筋,二人力戰,重傷被俘。
徐林、王負孤身赴敵營直衝文郎征東威武大將軍瑞山,不敵被俘。
吳畏、林甲、桂枝、文鬆子敗退關中死守。
三萬迎敵軍士,盡皆殉國。
關上三萬餘人還記得昨日那位少年將軍說過的最後一句話。
昨日,同父親站在一起的那個少年將軍取下頭盔,回頭衝著關門說了一句:
“我先去給諸位探個路!”
說罷,那個少年將軍拖刀縱馬,文鬆子手持雙劍,二人直衝文郎十萬先鋒軍。
這一日,西門關上,一萬兩百四十八名弓箭手繃緊了弦。
西門關後,一萬九千八百四十七名輕騎重騎蓄勢待發!
西門關前,有數十萬文郎精兵虎視眈眈!
這天,在邊關就連睡覺也不褪甲的東封柱國文鬆子頭一次沒有披甲,他身著縞素,柱劍而立,右手手指扣著左手手背,指縫滲血。
文郎軍前,征東威武大將軍瑞山用槍頭挑起文思歸的屍體,在大軍前策馬。
徐林、林傷、薛貝、王負四人被剝去上衣,露一身血肉模糊被捆在陣前,他們將被用來祭旗。
文鬆子抬起滲血的左手,關上萬餘名弓箭手舉弓而待。另一邊,因不願下跪而被打斷了腿的四位東封守將癱坐於地上,四個舉大刀的劊子手立在身旁。
文鬆子正要下令,突然一隻手拉住了他。
文鬆子回頭一看,東封國白鴿撫司攜同退守雲中關的東封國師天啟泰緩緩登樓。
再看關下,方才阻止文鬆子發號施令的那個年輕人已經立於萬軍陣前,恰如之前他提劍直麵萬鬼集靈的凶屍一般。
文鬆子隻聽見耳邊微微一句:“對不起文叔叔,我來晚了。”但是整個西門關甚至流星河對岸的明樓城都清楚的聽見那個人說到:“東封王朝四皇子夜雨,前來要人。”
文郎那邊,呂詩涵與其他五人死死按住歐明天。
數十萬大軍喧囂,掀起風塵,微風中,夜雨發絲垂動,衣袖飄飄,好不逍遙!
後世記載,這一日,還是東封國四皇子的夜雨七進七出文郎軍中,一進擊飛四名劊子手,再進擊退提刀瑞山,再進救回文思歸屍首,再進救徐林,再救林傷,再救薛貝,再救王負,最後一次,一掌拍斷瑞山的大刀,連殺十餘人,帶著重傷的王負,瀟灑而去。
後世有小說家以此時代為背景寫下《三朝演義》,專門為夜雨寫下一個章節:
“西門關夜雨救將,東封國啟泰棄關。”
“隻見這夜雨袖袍鼓動,眨眼便到了敵軍陣中,唬得數十萬將士還未定睛,夜雨已然撤身回轉,是時瑞山才轉過頭,便隻見一隻做工考究的鞋子襲來,再看夜雨,已然救得那文武傑的屍首去了······”
被夜封天特遣到西門關助戰的東封國師天啟泰做了一個東封、文郎雙方都沒想到的決定:棄關。
以文鬆子為首的西門關守將極力反對,老子們浴血死守到你這個國師來了,結果你他娘的要棄關?我們那麼多兄弟白死了?少將軍白死了?
最後由夜雨一錘定音:西門關不可守。
那天豔陽高照,夜雨再次獨麵文郎數十萬大軍,他縱身躍起,一指橫斷戰場,在西門關下一指指出一條巨大溝壑,綿延百丈。
再是雙手一抬,兩股河水從流星河上下兩岸鋪天襲來,在西門關下又開了一條河。
那天晚上,西門關噤燈火噤聲,馬銜枚,三萬餘人棄關而走,隻有吳畏、林甲、桂枝將軍各率部下一共兩千餘人騎著駿馬拖著樹枝在關中為大軍拖延時間。
後來關破了,人沒了。
等著夜封天率軍駐在晉州邊境藍山城的時候,東封道州,已經改姓為文郎了。
可最是驚奇的一點當屬那夜封天見到敗軍棄關的文鬆子、天啟泰的時候,非但沒有問責,反而為戰死的文思歸賜了一個大大的美諡“武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