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滿朝文武齊聚一堂,商討著即將到來的重要決策—,梁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地注視著群臣們的一舉一動。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慮和擔憂,他知道這個決定將會對整個國家的命運產生深遠的影響。北方叛軍已經起兵數日,朝中依然無人可派,請各位朝臣舉薦合適人選。
二皇子自薦之後,又舉薦了母親家族中的一位子侄,出任後方糧草總調度。立刻有人出麵反對,這位子侄的資曆尚淺,而且二皇子的母親是降國公主,他的子侄,恐怕不適合擔任這個平叛的職務吧。
一位大臣站起身來,向梁帝稟報:“陛下,臣認為金將軍是最佳的大將軍人選!”他信心十足地說道:“金將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多年來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他是我們國家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選!”
另一位大臣也附議道:“陛下,我同意金將軍擔任此職!他在戰場上的表現無人能及,而且他對朝廷忠心耿耿,絕對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然而,反對的聲音也不容忽視。一個老臣緩緩起身,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請三思而行啊!雖然金將軍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但他畢竟已經年邁了,是否能夠勝任如此重要的職位呢?”
梁帝又陷入了無奈,最近的朝堂上,他是越來越無法議事了,以前他總能聽到中肯的意見,而現在呢?隻有爭吵、互相打壓。這樣下去,這朝堂還怎麼議事,又能議出什麼事呢。還好大梁國力雄厚,老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梁的朝堂即便不像樣子,也還能再堅持個幾十年,但是他的兒子呢?他們怎麼辦....想到這兒,梁帝不禁冷汗直流。太子之位,他也應該考慮一下了。
接下來的幾個舉薦都被駁回,四殿下終於出手了。
他列舉了自己這些年來幾次平定邊境的騷亂的戰績,又舉薦十二弟出任大司馬,總管後方糧草調度,軍中物資供應。
其實,梁帝一直在猶豫的不是大將軍的人選,而是後方供應調度的人選,誰能舉薦一個有力的後方人選,誰就能當好大將軍,帶好並平定北方地區的叛亂。
“老四,上次你舉薦了九弟,這次又舉薦十二弟,你這是一心要提攜幼弟建功立業?”梁帝露出幾日來難得的笑容,看得出,這個舉薦他雖然是有些意外,但是滿意的。
“父皇,兒臣這是舉賢不避親。十二弟在戶部禮部都曾有過任職,對朝中事務也已經爛熟於心,又是皇子,對邊境戰事自然是十分上心的,他一定會盡心盡力維護兒臣在前線的消耗。還請父皇應允,我一定能剿滅亂賊,早日凱旋回朝。”四皇子堅定的說。
梁帝點點頭,說道,“好,知道你們兄弟齊心。”
最後,梁帝終於點頭。
四皇子許國公陳紹文,出任大將軍,帶兵十二萬,平定北方叛軍。十二皇子曲陽侯陳紹霈,出任“將軍大司馬”,全力配合前線,調配糧草,供應軍隊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