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日子,梁安若跟景莊又回到了京城裏居住,畢竟的事情一多,來來往往的不方便。莊子上的人會時常的來十一阿哥府。
“給福晉請安。”
三個女子,兩個大約是在十五六的年紀,另一個年紀比她們兩個大一些,二十五六歲。
按照規矩,他們這一次是送來九月底的賬簿的,順帶著還拉了兩車的東西。
“起來吧,快坐快坐,喝盞熱茶。”梁安若讓她們快快起來,底下的人非常有眼力勁的送上了三盞紅棗熱茶。農曆十月初,京城的天已經徹底涼了,再過幾天或許都要下雪了。
果然,喝完之後身子就暖了起來,為首女子名為杏枝,大家都叫她杏枝嫂子,為人爽利,幹活也勤快,而且還是這些女子中為數不多,來之前就識字的。梁安若試過了一番,就將她提為一個小主管,果然杏枝不負所望,現在打的是一手的好算盤,賬目的事情也隨之交給了她。
而後麵那兩個年輕的女子,一個叫何,就叫何花,另一個以前沒有名字,在村裏也就是大丫的叫著,後來有主意了,自己給自己取名叫秋霞。
原先都是農戶家的女子,這半年的時間,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尤其是在牲畜上麵,用杏枝的話說,她們兩個飼養的豬和雞都比旁人的肥些,能給豬接生,還能給人接生。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真把梁安若嚇了一跳。
這倆姑娘膽子也大,路邊看到有個婦人要生,一時半會兒叫不來產婆,就組織著眾人拉起個圍帳來,她們兩個替這個婦人接生了下來,最後問她:豬能接生,人也就能,大差不差!聽得莊子上的嬤嬤一愣一愣的,擔心這倆姑娘闖了禍,還特意請了大夫去那婦人家看看,誰知道人家大夫說生的極好,產婦孩子都不遭罪。
事情傳到梁若耳朵裏,她跟景莊聽得也是一愣又一愣的。
上一次,杏枝嫂子過來說這件事情的時候,“這個事兒呀,何花她們事權從急,做的也不能說錯,隻不過年輕小姑娘還失了些算計,嬤嬤請了大夫這最後一下也給兜住了,畢竟那婦人也不是咱們莊子上的人。不過話又說回來,這能給豬接生也就能給人接生,不瞞福晉,在鄉下,有的人家裏,豬可比人值錢多。”
杏枝嫂子說的錯嗎?一點都沒錯,這才是讓人感覺有點心酸的地方,所以梁安若就說下一次來的時候,將這兩個姑娘帶過來,她要瞅一瞅。
梁安若想著要是這兩個姑娘真在醫藥方麵有些能耐,讓她們養豬養雞,實在是蹉跎了,不妨讓她們真學一些這樣的技術,“以後,咱們莊子上的人越來越多,女子肯定都不少的,誰身上沒點病啊,沒點痛的。若是真學會了,你們兩個就在莊子上做個女醫,給人接生,替人看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