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權勢迷人眼(2 / 2)

並且後來他跟安若兩個人仔細的去研究康熙皇帝以前說過的話,並且分析他對洋人和海禁的態度。

這時候的海禁與海上貿易是同時存在的,但對外國商船的活動極為注意,對逗留外國的中國人也防範極嚴。康熙下諭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設炮台,並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必受其累,國家承平日久,務需安不忘危\"。①

也就是說,皇帝清楚的知道,洋人不懷好意,也是非常警惕與洋人之間的貿易的,不過他預料了開頭預料不了後麵,就是這麼一百來年,大清就被迫成為西方的半殖民地。

而且景莊跟梁安若私底下,也分析了覺得海禁不是一無是處的,在自家還沒有完全的發育成功之前,禁止海上的貿易,禁止大量人員、貨品和商品的流出,是有一定好處的。畢竟海岸線實在是太長了,這個政策現在可行,但後期如果發展迅速,不用皇帝下旨廢除海禁,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鬆開,而且他們兩個不光對海上特別有興趣,這個時候發展陸地上的交易,擴張陸地邊境也是比較好的時機。

這一次,他準備的很全麵,也在賭,他沒有去調查,而且說的特別誇張。富察承明或許隻是想跟洋人勾搭掙點金銀,但是在他的話語中,罪行就會無限的被放大。甚至被自己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但是他要這麼做,就像他去了赫舍裏家,要給他家撐腰是一樣的,這都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布且相信這些跟皇帝接觸的重臣也知道,有的時候不需要證據,隻需要一個懷疑的念頭就可以了。

前有洋人攛掇民眾信教,動搖國之根本,後有洋人與官員勾結,奪取大清利益。

康熙皇帝近期真的不想再看到洋人,連洋人的大臣也不行。

“李光地!”

“老臣在。”

“速派人查明,若有阻礙者,殺無赦!”

皇帝這麼一說,景莊半口氣已經鬆開了,這事兒他賭對了,而且皇帝派出去的人,果然就是李光地。扳著手指頭數數,皇帝的心腹有幾個可以在這件事情上用的?算來算去,也就是這位大人了。

他思想頑固守舊,厲行海禁政策。讓這位大佬一查,三分的罪過也得變成六分。不管他與自己的理念合不合,隻要他能用,並且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成。在禦人識人上,景莊承認自己是小白,但是他感覺自己摸索到了門檻。

他成功了,他成功的激起了康熙皇帝以往的懷疑,這樣皇帝才會,選擇厲行海禁政策的李光地,也就說明了這件事情的態度。

富察承明,廢了。

景莊還是低著頭,但是他卻特別的興奮,他好像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渴望權利。瞧,玩弄政治, 有的時候能帶給人不少的快感。他的理智還是可以壓製住這種欲望,還有另一件事情要等著做呢。要不是時機不對,他真的都想打自己一巴掌,徹底的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