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十五阿哥是無意之間被老三發現,這小子的才幹不弱,對各方麵都略有研究,用十一的話來說,就是當助手的好料子。
至於十六阿哥直接被九爺給擄了過去,九爺覺得自己身上的負擔太重,他在自家的兄弟裏麵一劃拉,有一個十六,他也精通算數②,那一同來吧。這會兒別說自己媳婦了,就算是不同母的兄弟也得過來給他幹活,都十五歲了也算是個大孩子了,別矯情,跟著哥哥一起算數!!!
剩下的要不就是體弱,要不就是年紀太小,現在還用不到。後麵,等後麵用到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都要被提溜出來。
可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年邁的皇帝,首先第一點,他有了惶恐之心,他覺得大清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四十多年,竟然有這麼多的問題,好似這江山不穩隨時都會倒塌。
再就是他上了年紀,他的兒子們卻還是年富力強,不管是遠在外地的幾個,還是在京城裏留守的,一個又一個都是能力輩出,就算想雞蛋裏麵挑骨頭,那也是挑不出來。各類差事辦的都特別出色,麵對這種情況,皇帝自豪嗎?他肯定是自豪的,因為這麼多,這麼能幹的兒子是他的。但又非常的擔憂,因為現在的局勢就是父弱子強。
第三,他發現了自己執政期間任人的失誤,像十一找回來的戴梓。不管當年的事情如何,這人有才是真的有才,聽說兵工廠的進程速度越來越快。皇帝並沒有感到慶幸,而是更加的恐懼,這麼多年下來,自己任免的官員裏麵有沒有像戴梓一樣,有才能,卻在民間虛度光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兒子個個出色,他到底要把皇位傳給哪一個?心裏又想到了西洋人嘴裏還在進行著的王位繼承戰,皇帝又擔心自己一旦選錯了繼承人,有些兒子不服氣,萬一大清朝陷入內耗之中又怎麼辦?現在他要在這些能力出眾的兒子裏麵,選出一個頭狼來,重要的就是這個兒子一定要壓得住其他的人,還要對兄弟和善一些,不至於到了手足相殘的地步。
內心的一種種情緒沒有地方發泄,就連貼心的太監,他都沒有告訴,他擔心這些奴才會泄露出口風,讓諸位兒子覺得他這個年邁的父親已經開始害怕。
所以,從皇帝有了這些想法的時候開始,皇帝跟他這些有才能的兒子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恰恰就是康熙皇帝的兒子,很少有那些無能之輩。他現在隻能通過那些年幼的小阿哥們,還有年紀輕輕的貴人常在身上找取自己作為皇帝高傲的尊嚴。
可皇帝忘了,如果不遲早的解決這種矛盾,等真正爆發的那一天,是容易出大事的,而這個契機或者是說這個導火索來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