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點點頭又繼續提點道,“漕運總督的事情也可以私底下上奏,四百裏加急上奏,等於將皇帝的臉麵給撕開。完全可以用四百裏加急,去上奏災民起義這件事情。”有一點他沒有告訴兒子的,就是老八急著上奏,是因為他給自家兄弟下了個坑。
父子正說著話,小太監就傳話來說十一爺來了。
景莊過來,就是想跟四爺說件事情。這大清國每年大災小情這麼多,別等各地上報了再去行動,這太慢了,可以設置一種類似於災難的情報處理站是說預防提醒站。在一些容易發生災難設立救助點,隻要出現災難,不管是洪災,旱災或者是其他可以靈活的去應變,並且組織人脈進行災難預測。
“災難也能預測預防?”弘暉沒有離開,聽著景莊跟四爺談話,不由得也發出了疑問。怎麼不能?四爺就知道民間有一些厲害的老農,憑借著天氣,還有整一年的氣候就能判定下一年豐收的具體情況,或者是會不會有大旱。
景莊次忙完了之後,就發現明明糧食就是從南方港口運到京城,都在京城附近存著,然後再從京城運往各地,實在是太浪費,太周折了。昨天晚上就跟梁安若商量,最後覺得可以安置幾個大的這種站點,這樣省時省力,還不容易耽誤事情,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增加一些預測防治一類的事。
聽著自家阿瑪還有十一叔的解釋,弘暉慢慢的點點頭,原來:天有不測風雲,也是可以預測的到的。
四爺對這個想法表示讚同,但是做的時候四爺決定隻做前一步,後一步預防之類的事情還要再議,理由很簡單,因為如果一旦判斷失誤,那就有可能導致出問題,這要有那些足夠計算天象的人,才能拍著胸脯保證。
“這樣的話,可不可以就像十二叔一樣有一個人主管這件事情,哪裏有災,這個人就往那裏跑?”弘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景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像個救火隊似的,哪裏有需要往哪裏跑?
主意是不錯,但這個人怎麼選呢?這大清國每年各地都有不少的災情,那就要劃分一個等級,什麼情況是由當地的衙門主管,什麼情況是要有朝廷派人去主管。其實這就是要分清災難的級別,哪裏歸中央管,哪裏歸地方管。
兩兄弟一對眼,這不是一個好幹的,的確可以贏得民心,但是這活累呀。
而這個時候,腦子裏同時想起了一個人——老八,我們覺得你很合適這個崗位!
當年八賢王啊,那樣的一個大善人,人人稱讚,人人喜歡。溫文爾雅的外在條件又非常適合收攬人心,還是皇帝的兒子。麵對他的時候,地方官員還敢陽奉陰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