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年春,雍正六年。
雍正皇帝借著二十九年前,清俄兩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進行發難,其中裏麵還包括了兩個天主教徒,張誠跟徐日升。事情的前因,後果早就調查清楚,現在公之於眾,告訴世人不是大清要撕毀條約,而是這份條約本身就是欺騙性質的。
所以借著這件事情,大清向俄國發難,收回因為欺騙而導致丟失的土地,還有所謂的待定區域。
旨意下達的那一刻,大清準備許久的新軍開始開拔。
在大清的洋人又開始瑟瑟發抖,他們擔心大清會因為張誠二人的原因對他們不利,誰知道一切正常,有九爺在從中調和,告訴他們來大清隻要是有好的過來做生意的,都是歡迎的。而且洋人也不是一概而論的,信仰不同,國家不同,理念和利益不同,大清不會一棒子都打死的。
在這其中,有人就尋思出來不對勁的味道了,當天晚上,有一個洋人就穿著鬥笠來到了九爺府,悄然的進來,這個人就是英吉利人詹姆斯。
九爺看似熱情的招待他,但是心裏暗罵這一切都被那些哥哥算準了,還有十一說的英法百年戰爭仇恨的種子,早就埋下了,張誠是法國人自然要過來上眼藥。
大清與英吉利悄悄的有了聯係,不約而同的牽製俄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個從軍事上,一個從經濟上讓它都無暇分身。
這一次,領兵主將的還是嶽鍾琪,當然還有一個人,就是十四,這兩年沒少把他往聽話裏麵磨,當然也是年齡上來了,性子也磨得不錯了,這一次四爺想了想,才允許他也在出征之列。當然這些將領早就不在京城了,帶著兵已經在邊境附近。
整支軍隊走的就是那一條早就修好的路,三爺跟四爺商量過這一段路沒有全鋪成水泥路,有的地方還是夯實好的土路,但是質量不錯,有的地方不好夯實的全都變成水泥路。相信這一次甭管是輸送來回的物資,還是傳遞消息,速度都很快。
俄國劃走那片疆域才不到三十年,很多百姓心裏認可的還是大清,俄國人本身往這邊遷移的也比較少,再加上遠東的俄軍被抽離了很多,一開始收歸的速度特別的快,一部分百姓提前就已經知道了消息,自然幫著自家的人。
前期的速度這麼快,其實更多的就是出其不意,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俄國那邊壓根就沒有辦法接收到消息,別看俄華俄疆域這麼大,現在的消息傳輸那叫一個慢的很。
“這個時候大家就別玩什麼君子之戰了,趕緊占土地吧,占的越多越好,占下來之後,咱們再有實力給他守得住。而且那這個時候剛好是春天,守之後差不多也不會誤了農時。”景莊還提議那些關在牢裏麵不好殺的囚犯,通通都轉移過去。
當然,除了牢犯之外,還有普通的百姓,很明顯的規律就是一旦日子過的好了,大家就會生孩子,生了孩子長大之後,誒,沒有土地給他們分了,這個時候大清往外擴了一大片的土地,就要用這些土地吸引年輕的勞動力往那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