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開心應道,霎時渾身恢複了活力,換了個人似的,屁顛屁顛地快步走到樹下。

蔥鬱樹下,橫躺著一塊黃白色的大岩石,被雨水衝刷得很幹淨。

兩人在岩石上坐下歇息,蕭雲將竹籃裏的幹糧和山果取出,分給葉大娘一些。

微風吹過,樹上的葉子輕輕搖動。

兩人坐在岩石邊上,吹著涼風,眺望青山綠水,慢慢啃咬著手中的幹糧。

蕭雲整個人都放鬆下來,感覺自己就像甩掉了無數束縛自己的包袱,很是愜意。

歇息了好一會,兩人才再次上路。

繞過一座山崗,便離開了山間小路,走上官道,路途平坦多了,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些。

隨著距離吳山城越來越近,路上行人漸多,車馬轆轆,飛塵滾滾,從他們身邊疾馳而過。

但大部分的行人都是從吳山城方向過來的,他們行色匆匆,麵無表情,板著臉,好像送葬一般,毫無笑容。

葉大娘和蕭雲詫異地打量路人,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大包小包,牽兒拖女,逃難一般步履匆匆。

“大娘,他們這是幹什麼去?”蕭雲問道。

“我也納悶,不清楚,從來沒見過。”葉大娘道。

雖然葉大娘和蕭雲心裏奇怪,很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不過由於趕時間,也沒有多問。

兩人走到城門旁時,三五個守城士兵守在城門前,正在一個個檢查進城的人,並收取進城費。

今天進城的人出奇的少,隻有幾十個。

葉大娘神色詫異,嘴裏一直在嘀咕:“真是怪事了,平常進城趕集的人都有幾百上千人的......”

兩人耐心地跟隨在隊伍後麵,亦步亦趨。

今天出城的人明顯比進城的人多,要是平時,都是進城的人多才對。

因為今天是趕集的日子,散落在吳山城周圍村莊的村民們都會進城出售貨物或者購買物品,所以這一天本應是吳山城最熱鬧的日子。

蕭雲對此不了解,也就沒有察覺到異常,隻是看個熱鬧。

他興致勃勃地打量著眼前這座小城。

吳山城隻是大楚皇朝西北部一座無關緊要的小城池,並非邊關要塞,也不是交通交彙的地方,地理偏僻,物產不豐,在大楚皇朝的版圖地圖上,估計都找不到,屬於典型的山城,窮山惡水。

吳山城城牆不高,由黑灰色的城磚砌疊而成,不到三米,這樣的高度,別說防敵,估計連盜賊也防不了。

但就是這不到三米的城牆,斷斷續續修了一百年,前後經曆了八位城主,才得以建好。

其實,吳山城的前輩城主們,也壓根沒打算過建造城牆防敵。

他們建造城牆,純粹是為了斂財。如果可以,他們甚至更願意用籬笆圍住就可以了。

八百年前,此地荒無人煙,人所罕之,妖怪鬼魅出沒,正常人都不會過來。

後來,大楚皇朝的統治者們為了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即使此地偏遠,也是屬於皇朝管轄的地方,怎麼的也需要些人點綴吧。

於是,統治者們就將一些囚犯流放此地開荒,隨著流放此地的人愈來愈多,吳山城就慢慢建造起來了。

被流放此地的人,幾乎都是一些罪大惡極的人,盜竊欺詐、殺人放火、打劫勒索,可以說無惡不作。在吳山城,此類人相當普遍,一抓一大把。

因而,起初吳山城又叫罪惡之城,吳山城民風彪悍狡詐不是沒有原因的,劫道的大有人在。

據傳,吳山鎮的第一任城主,原來是一個出了名的貪官汙吏,在地方上搜刮民膏民脂,肥得流油。

地方上的百姓送他一個綽號叫“天高三尺”,意思是,把地皮刮下去了三尺,天自然就高了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