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雨,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心情。
在6月底,成千上萬的學生們決定了他們下一站的旅途將在哪裏下車。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會搭乘的列車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沿著這樣的軌跡開向名為\"未來\"的終點--
但這輛列車運載力其實隻有人群的一半。
那另一半沒有搭乘上的孩子呢?
似乎職校是她們的好去處,現在讓我們來介紹一個新名詞:三校生。
所謂的\"三校生\",就是指:中專、技校、職校的學生。
他們和普通的高中生好像有很大的區別,但也很難說--總有人是例外,總之,這是一條不同的小岔路。
2015年7月20日,杜然跟著父母來到這所建校60餘年的中專,一入場,迎接他們的就是嚇人一跳的校園環境--成排的煙囪在學校對麵,空氣中彌漫著的垃圾氣息,還在維修的宿舍樓--
現在,杜然坐在這個已經煥然一新的寢室裏,回想著剛來報到時的情形。
啊哈,其實她覺得沒什麼大問題,但是被父母說得--也覺得環境惡劣起來。
寢室裏麵隻有2個人,門口床位的同學是在軍訓時同桌吃飯的,但是這個人看上去很凶,不苟言笑。杜然看了看,李藝好像還沒來,這是她唯一認識的人。
\"你好,我們之前是不是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
顯然,對方對著突如其來的問題不知如何作答,半晌回道:\"好像是的,但是我沒什麼印象。\"
\"我記得軍訓後麵幾天你好像還沒來。\"杜然那引以為豪的記憶力發揮了作用。
\"哦,對的。\"對方點點頭,\"我有點過敏體質,當時軍訓第4天不知道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後麵腳踝腫地很大!\"她特地用雙手比劃了一個圓的直徑,看上去有手腕那麼粗。
這件事,是杜然不知道的,她現在把這個信息存放在自己的記憶庫中。
\"後來我媽媽帶我回家了。\"
聽她說話感覺並沒有想象中沒那麼凶,果真是\"人不可貌相\"。
說完這些話,空氣再次凝結在一起,杜然看著她一直在玩手機,一時也找不著什麼話題。
\"對了,你是叫上官芸嗎?\"
記憶庫再次立功,這個邏輯推導過程是這樣的:在宿舍的門口貼著新進學生的名單,在608室的門口的紙條上寫著:李藝、崔薇薇、張曉樂、上官芸、杜然。
李藝是杜然軍訓時認識的朋友,崔薇薇的名字在這個學校裏早已是津津樂道的存在,剩下的:隻有\"上官芸\"和\"張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