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村中的眾人,隻要能拉過來一家有手藝的人,每人還可得一錢銀子。
即使是沒手藝的人家,村民也可得半錢銀子。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哦,況且還都是現銀交割。
這下不用納稅、不用交糧的村民,紛紛轉行幹起了拉人的營生。
一封封的書信,飛向了海峽的對岸,親戚、朋友、故交都成了他們拉攏的對象。
這可比直接搶人快多了,畢竟沒有土地的那九成百姓,在對岸可是數不勝數。
就在老三忙著做人頭生意的時候,那邊的老四陳興宗和張大雷,早已在返航的路上了。
他們此番的差事,可以說是最輕鬆的。
當那些船工的家人們,看到這些船工安然無恙的回來之後,個個都欣喜若狂。
這些人可都是家裏的頂梁柱啊,眼看要塌了的家,突然柱子回來了,家人們能不樂嘛。
隻消三日,這次回來的五十多個船工的家人們,就把家中的細軟收拾妥帖了。
然後再拉上各自村中的手藝人,一共70來戶300多人,就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而那些沒有等到自家頂梁柱的村民,在得知他們的家人,將在下一批回來接他們後,也都喜極而泣。
不得不說還是老三聰明,知道給人家抽人頭的分成。
這老四就傻不拉幾的隻知道完成大哥的交代,他若是和這些人說,多拉些人每戶給一錢銀子。
恐怕下次再來的就不是兩艘船,而是得好幾艘才能拉得下人嘍。
就連那十幾戶的手藝人,還是張大雷招攬過來的。
也是他讓老四把船停在伶仃洋上,然後帶著船工們坐漁船回的家裏。
要是沿途的官吏看見這戰船直接衝進珠江,恐怕又要對他們展開新一輪的圍剿了。
老四閑得無聊,也想學著他三哥去打劫一下這附近的地主老財。
可大半的船工都走了,此刻剩下的船員,也就隻能勉強的維持著船隻正常的航行。
索性作罷.....
沒了哥哥們的約束,他就整日的在船上和手下學起了武藝。
也許這才是他擅長的事,在張大雷離開的這幾天,他竟然把一把大刀揮舞得是虎虎生風。
就連那支一直啞火的手槍,都被他搗鼓好了,甚至還試射了幾次,打下了幾隻倒黴的海鳥。
也正是這次的外出,讓陳興宗覺得自己應該是打仗的人,他一看見刀槍棍炮,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
他準備這次回去之後,一定要和大哥攤牌。
再也不能讓他管管後勤廚師什麼的了,他是要躍馬揚鞭,馳騁沙場的人。
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天天圍著鍋邊灶台轉悠,那不是屈才嘛。
他也不知道從哪找到了一本兵書,憑借著自己認識不多的字,艱難的研究起了上麵的兵法。
白天舞槍弄棒,晚上就挑燈夜讀,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未來的將軍。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這老四和張大雷是最快的一路,說話間他們就看到了大魚身處的瞭望塔。
那,是到家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