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來到了電影的後半段,也就是戰後的階段,這段戲雖然已經是戰後,但人與人之間的淳樸,烈士家屬們的反應,更是讓人動情。
和《我不是藥神》一樣,劇情從一開始的明快,逐漸走向了深沉,深沉卻又是那麼的動人。
好電影就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即使是在拍攝的時候,也是有著許許多多讓劇組眾人淚崩的地方。
在拍攝梁大娘給三喜上墳這場戲的時候,本來為了烘托情緒,攝製組還準備了哀樂,但最終沒放。
飾演梁大娘的高娃斯琴說:“不用放,靠我演。”
在陸離的前世,高娃斯琴在片中飾演了靳開來口中和麻袋一般瓷實的媳婦,淳樸自然,表演不著一絲痕跡,讓很多人甚至認不出來那個角色是她演的,而在這一世,卻由她來飾演梁三喜的娘梁大娘。
不過無論是哪一個角色,戲骨就是戲骨。
接下來的這一段表演,詮釋了什麼叫做老戲骨。
沒有聲嘶力竭,隻有淒苦與隱忍,那宛若深淵一般的喪子之痛,越是隱忍,越是讓人看得心碎。
全劇組都跟著一起哭了。
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就是靠著感情來拍這部戲,已經不需要再去強調演技,隻需要進入角色,情感就會自然流露……
……
整部戲拍攝進行的出奇的順利,許多鏡頭都是一遍過。
用了兩個月時間,《高山下的花環》便殺青了。
殺青宴上,沒有以往的歡聲笑語,大家更多的是和角色道別,戲中的一個個角色是如此的鮮活,讓人不舍。
他們跟著角色一起,走過了那段曆史。
劇中的角色經受了那場戰爭血與火的洗禮,而他們也經受了一段畢生難忘的心靈洗禮……
……
回到京都,陸離以無比飽滿的精力投入到了電影的後期製作當中。
雖然《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戰爭片,但是片中戰爭的場麵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戰爭前後的文戲,這些文戲中展現了那些平凡的人們崇高而偉大的心靈,正是這些出彩的文戲,成就了這部電影。
所以後期的製作主要是在剪輯,沒有采用一點特效,所有場景都是實拍的。
而且在拍攝的過程中,陸離堅決采用膠卷拍攝,這讓整部影片看起來更加的真實,更加的有質感。
用了兩周的時間,陸離完成了《高山下的花環》的創作……
……
“這麼快?”
還是這句熟悉的話,當孫成武拿到陸離遞上來的送審樣片時,又雙叒叕說了這句話。
陸離快,他當然也不能拖慢了進度。
拿著樣片,孫成武第一時間找到了軍部的部長韓震。
“通知下去,讓部裏麵軍部師級以上幹部晚上八點一起加個班,看一看我們陸廠長的新作。”
收到加班的通知,一眾幹部非但沒有抱怨,反而是很興奮。
因為他們加班不是幹別的,而是觀摩陸離的新電影。
對於陸離這一次給軍方拍攝紀念人民軍隊成立一百周年的電影,他們可是期待得很呐。
陸離的上一部作品《我不是藥神》,他們也都看了。
震撼,感人。
他們覺得如何好且先不提,就說這部電影讓國家關注到了癌症患者這個群體,完善了相關措施,就足以值得大書特書。
而這一次,是作為軍方出品的紀念人民軍隊成立一百周年的電影,其意義之重大自然是不言而喻。
陸離又會拿出什麼樣的作品呢?
能不能有上一部作品《我不是藥神》的水準,亦或是更超以往呢?
每一個人都很好奇。
能夠第一時間觀影,他們肯定是非常樂意的。
要知道在以前嚴格的時候,一些電影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看的,特別是國外的電影,那個時候叫做內部觀摩片,隻有內部的人才有資格看,用以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或者批判國外的不良思想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