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某邊防旅。
操場上,《高山下的花環》正在放映當中。
而下麵的戰士們已經哭成了淚人兒。
鐵漢柔情。
整部影片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是一曲單純的解放軍頌歌,而是設置了一正一反兩個主角。
因為趙蒙生是陸離主演。
所以戰士們很容易就代入他的視角,跟著他見證了九連戰士們的英勇與赤子之心。
九連的戰士們其實就是整個人民軍隊的縮影。
他們個性鮮明,有血有肉,既有英雄氣概又具普通百姓的特點。
梁三喜忠厚老實,為人正直,但對於大多數不公卻是忍氣吞聲,隱忍不發,而靳開來則是有能力,但卻管不住嘴巴,嫉惡如仇,讓他很不受到上級的喜歡。
趙蒙生更是心靈上的逃兵。
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缺點,像極了身邊的人。
而且整部影片聚焦於軍隊,讓在場的戰士們更具代入感。
戰士們的英勇,家屬們的大義,無不讓人感動。
但是……
現場的戰士們,作為一名軍人,他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如果有朝一日,戰爭開起來,他們也會像電影中的九連戰士那樣,奔赴戰場。
麵對戰爭,誰不害怕?
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他們也有家人,他們也貪戀這個世界的繁華,但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當國家用到他們的時候,當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
“烈士陵園見。”
靳開來上戰場前的話,讓多少戰士心生感慨。
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如果他們都怕死了,那麼誰來保家衛國?
他們可以戰死,但是他們也要公平。
趙蒙生是高幹子弟,從開始就挖空心思搞曲線調動,正好碰上了戰爭,卻想著在戰前調回後方。
雷軍長在誓師大會上痛罵趙蒙生母子,可謂是說出了戰士們的心裏話,大快人心。
電影內外,都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但電影外的戰士們知道,那終究是電影,現實中又有多少個雷軍長?敢說這樣振聾發聵的大實話?
曲線調動,任人唯親,這樣的情況少嗎?
一點也不少!
而且很多!
就像趙蒙生那樣的,從上門派下來做指導員,做兩個月的指導員就直接調走,這種下基層鍍金,走過場的情況,在場的戰士恐怕都有遇到過。
但是有雷軍長嗎?
他們不知道有沒有,但至少沒有遇到過。
現在陸離竟然將這種見不得光的事搬上了大銀幕,他們震驚的同時,也為之感動和暖心。
雷軍長的發言振聾發聵。
而拍出這部電影的陸離更是讓人震撼。
終於有人敢部隊生活的複雜性乃至陰暗麵擺到台麵上來了,且不說電影好不好看,就衝這一點,陸離就值得他們為之鼓掌。
而到了後麵,戰爭結束,全九連都立功了,就為全連砍甘蔗,為救整個連隊而犧牲的靳開來沒有分毫的功勞。
看到這裏,戰士們憤怒了。
就像雷軍長說的那樣:“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不容!”
雖然是電影,但是反映出了很尖銳的問題,我們的隊伍中有些人離開戰爭太久了,離開人民太久了,他們的種種行徑,所謂的人情世故,讓戰士們心寒。
在陸離之前的作品《亮劍》中,李雲龍和趙剛也有這樣兩句台詞。
李雲龍說:“多少好兄弟,多少好戰友,沒有死在戰場,都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趙剛說:“現在幼兒園屁大的孩子,就知道攀比,誰誰誰的爸爸官大,這才多久,很多領導幹部就忘了,開始墮落了,耍特權了。”
《亮劍》中的點到為止,在《高山下的花環》中進行了如實的反映。
《高山下的花環》放映完畢。
全場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影片好看,讓人感動,但是在戰士們看來,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真實且大膽的反映了現實中我們的隊伍存在的一些問題。
而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問題,不應該被忽視,否則終有一日會動搖我們的根基,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在人民軍隊建立一百周年之際,推出這樣一部影片,實在是太有現實意義了。
《高山下的花環》全軍放映之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許多戰士自發的寫感想,寫心得。
全軍熱議。
軍部也在傾聽戰士們的聲音,很快,一紙軍令下來。
要求全軍上下進行一次自查,查一查我們的隊伍中,是否存在特權問題,存在違規調動,以及鍍金走過場等問題。
軍部下一步將會就這些問題進行全麵的摸查整改,歡迎戰士們檢舉。
軍令一出,全軍震動。
戰士們則是歡欣鼓舞,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