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呀麼嗬嘿,創新業呀麼嗬嘿,早日搞出原子彈呀索羅羅羅呔,不回家呀麼嗬嘿!”
“醜國佬呀麼嗬嘿,欺負人呀麼嗬嘿,為了挺直腰杆子呀索羅羅羅呔,不受氣呀麼嗬嘿!”
“你挑擔呀麼嗬嘿,我推車呀麼嗬嘿,同誌們越幹越有勁呀索羅羅羅呔!”
在一聲聲鏗鏘有力的打夯歌中,戰士們在茫茫大漠中,用人力和基礎的建造工具,在建設著一項偉大的基建工程。
基建狂魔,展現出他的崢嶸頭角。
從古至今,龍國在基建這一塊,總能用智慧和想象力,驚豔世人。
在拍攝這一段戲的時候,陸離要求所有參演的演員必須按照真實的幹活,而不是做個樣子,夯地要有夯地的樣子,打樁也要真的在打樁。
軍方那邊派了一支隊伍配合陸離的拍攝。
陸離全部用上了,旨在還原當年當年馮石那支隊伍在戈壁灘上戰天鬥地的樣子。
所以,上萬人熱火朝天搞基建的場景,非常的真實震撼。
再加上旋律熟悉,鏗鏘有力的打夯歌,這是國人血液裏共通的文化符號。
老首長和軍部的將軍們都被這種氣勢和氛圍感染了……
……
另外一邊,京都。
上級對陸光達等為首的研究團隊十分的支持。
“幹好了,是你們的,幹不好,是書記處的!”
上級的支持,讓陸光大的團隊備受鼓舞,但麵臨兩大難題:
一個是蘇聯專家撤走,而我國的科技水平相當落後;另一個是物資匱乏,加之三年自然災害,經濟狀況愈加嚴重。
條件之艱苦,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原子能研究所內。
陸光達規劃了大體的研究方向,一連串的公式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
“計算機隻有一台在科學院,別的部門也急著用,我們沒有別的竅門,就是用算盤打,也要把他打出來!”
沒有計算機,就用算盤算。
用算盤搓出原子彈,這放在其他國家看來,想都不敢想,而龍國人就真的去幹了。
研究所內,數百位科學家的算盤聲此起彼伏。
餓了就吃兩口饅頭鹹菜,他們顧不了擦去臉上豆大的汗珠子。
沒有蘇聯專家支援,儀器被帶走,圖紙資料被銷毀,我們的科學家就自己上陣,從零開始。
門口值班的警衛,被一群人熱火朝天的幹勁震住了。
一個問:“他們在幹什麼?”
另一個回答:“幹什麼?幹革命!”
是的,這是一場不亞於任何戰爭的革命。
盡管一窮二白,但他們有信仰,愛國便是他們的最高信仰。
原子彈的數據計算龐大至極,醜國用6年,日落國5年,毛熊8年,而我們僅2年。
日夜奮戰之下,理論設計終於完成。
陸光達和一批來自科研機構、重點大學的科學人才奔赴羅布泊。
位於塔裏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有個響亮的外號,叫“死亡之海”。
光照強,晝夜溫差極大,夏季高溫可達70℃,冬天在零下10℃以下;據說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物不能在此生存。
正常人不可能活下去。
但是,馮石帶著他的部隊,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還建造起了原子彈的試驗基地。
看著馮石部隊建造出來的基地,李一凡不由得感慨: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人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比任何科學都強大!”
核試驗基地條件如此艱苦,可馮將軍拿出了最好的罐頭招待科學家們。
一個是馳騁疆場的將軍,豪放粗獷,愛用大茶缸喝酒。
一個是久負盛名的科學家,理性謹慎,喜歡聽意大利歌劇喝咖啡。
兩人初遇,火花四起。
由於基地建設使用鹹水澆灌混凝土,陸光達要求全部返工。
馮石將軍很“委屈”,戈壁灘最缺的就是水,即便鹹水也是百裏之外運來的。
但為了不延誤工程,當晚他便決定,調用所有汽車去拉水。
戰士們吃在車上睡在車上,人能休息可是車不能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