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孟靜嫻的婚事(1 / 1)

從前皇帝有時候會覺得賈家勢力不夠,但等到登基之後,他就覺得賈家這樣還挺好,至少他不用擔心來自皇後身後的外戚之患,像是甄妃一黨,太上皇不選甄妃所出的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就是因為甄家在江南的勢力過於龐大,擔心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上位之後壓不下去,反而被甄家掣肘。

當然,如今還在被太上皇手把手教導的十七阿哥就更加不用擔心了,十七阿哥甚至連正經的外家都已經找不出來了,就算擺夷族剩下的族人心向十七阿哥,可他們遠在雲南和貴州,根本沒有進入朝堂的機會。

而且十七阿哥又是個左性的,先前太上皇明明說了給他賜婚孟國公府的獨女孟靜嫻為嫡福晉,讓他接受孟國公府的一切勢力,可他偏偏說什麼也要找一個情投意合的妻子,絕不會輕易娶妻,鬧得孟國公府的獨女至今蹉跎。

陳肅聽著了一耳朵皇帝對十七阿哥的抱怨,卻都止步於雙耳,一點也沒過腦子,等到皇帝看過來的時候,她才做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勸慰道:“十七阿哥這話說得很是無禮,如今除了正統的草原上的姑娘,還有哪家的女孩兒整日在外頭晃悠,讓十七阿哥去結識啊。”

“所以皇上下次再聽太上皇說起十七阿哥的婚事,不如請他老人家把孟國公府的大小姐給解決了吧,橫豎十七阿哥憐香惜玉,孟大小姐蹉跎至今又是拜十七阿哥所賜,就算十七阿哥非要娶一個兩情相悅之人,她孟大小姐還混不上一個側福晉?”

話趕話地說到了,陳肅仔細看著皇帝的臉色,試探道:“您可別聽十七阿哥說什麼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話,太上皇晚年的時候看似為了舒妃就擱置了後宮,可如今我才知道,養心殿後頭的圍房裏可有不少被臨幸的宮女,那些人到底該如何安置,我至今還頭疼呢。”

皇帝自己就是個男人,還經曆過先福晉那一遭,如何不懂太上皇的想法,所以眼下他也隻能舔著臉讓陳肅將那些女人都送去甘露寺出家。

陳肅可不做那等有損陰德之事,提議道:“橫豎那些女人都是被太上皇養在圍房裏的,後宮嬪妃大多不知曉,幹脆便當她們是普通宮女,年滿二十五的就放出宮去自行婚嫁,還沒滿二十五的,等到了二十五歲也都放出去就是了。”

皇帝還有些猶豫,“都已經被太上皇臨幸過了,如何能放出宮去?”

陳肅卻說道:“我聽說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兵丁不好娶妻,那些人可都是良家出身,為國效力之後總不能讓他們連討個老婆過日子都艱難吧?既然宮裏的宮女們到了二十五歲都要放出去,不如就說給那些人吧,也算是朝廷對他們的肯定了。”

這下皇帝又覺得可以了,算是默認了陳肅對圍房裏那些女人的處置。

陳肅得了皇帝的首肯,就找人去問話,果真那些女人大多還是願意出宮去的,隻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因為在宮外已經沒有了家人,或者出宮之後的境況比老死在宮裏的處境更加不好選擇留下,其他人便都被陳肅以年滿二十五歲放歸的名義給放出去了。

太上皇那裏也得到了消息,可他也不覺得有什麼,此刻有舒妃日日相伴,他的身體也越發不好,所以根本不想管那些女人到底是個什麼歸宿,隻想在自己有限的日子裏,跟舒妃做一對兒尋常夫妻。

陳肅對此當然是不看好的,舒妃這人的確長著一張初戀白月光一般的臉,可心思卻跟單純絲毫不沾邊兒,當初十七阿哥和孟靜嫻那事兒,若沒有她的暗中支持,孟靜嫻還能蹉跎至今?

不過,陳肅倒是知道另外一層的內情,原來這孟國公府的爵位也是因為在平三藩的時候立下了大功勞而來的,說白了,搞不好舒妃根本就是將孟國公府視為還她滅族的罪魁禍首呢,哪裏會為了一個孟靜嫻就去太上皇跟前裝善良。

但皇帝在太上皇跟前特意說明了此事,太上皇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將孟靜嫻賜婚給十七阿哥做了側福晉。

甚至太上皇還以這樁婚事為由頭,讓皇帝冊封十七阿哥為親王,如此,舒妃是一點不樂意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