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對一年三節,可是極其重視的。
端午節這天,一大早上,村裏的氣氛就不一樣了,不管窮富,這天一家人得吃一個團圓飯。
這是白家村過節的傳統。
老趙家最近這幾天都像過節一樣,開心,飯食也好,爺爺每天中午飯,都能喝兩盅高梁酒,每日都是樂嗬嗬的。
端午節這天,早上白氏不但煮了粽子,還煮了雞蛋,鹹鴨蛋。
懷孕的人,是不是胃口都特別好?
白嵐心裏疑惑,最近怎麼見啥都想吃,吃啥都覺得香!
早飯剛吃了一個大粽子,一個鹹鴨蛋,兩個雞蛋。
現在看著婆婆和小姑忙乎著,準備中午飯時,好似又餓了。
昨天晚上,趁著家裏人都去看電影的時候,白氏沒去,自己做了一鍋豆腐。
現在正在油炸,準備中午做一個悶油豆腐。
白嵐穿過來時間不長,她印象中,沒吃過兩次豆腐,還都是外麵買的。
不知道是婆婆自己做的好吃,還是現在的胃口確實好,白嵐看著白嫩嫩的豆腐,還有剛炸出來黃燦燦的油豆腐,都好想吃。
看著她眼巴巴的樣子,趙建設端著小碗,夾了半塊白豆腐,稍微放了點醬油,端到白嵐麵前。
這是純手工的鹵水豆腐,豆香特別濃鬱,口感也好,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全進了白嵐的肚子。
趙建設看著她像饞貓一樣,又夾了幾塊炸好的油豆腐,滿目柔情:“少吃一點,等會兒吃中午飯了,菜更多,這會兒吃豆腐吃飽了,等會就吃不下了。”
坐在炕上的奶奶聽了,不樂意了。
衝著趙建設道:“招弟現在是雙身子的人,不能餓著,她想吃,就吃,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吃。
我孫媳婦是個有福旺家的,自打她到了咱家,咱們家不像以前了。
那時候想吃啥,啥啥沒有,能填飽肚子,都算是好年景了。
如今,咱們餓不到肚子,想吃啥也不缺了。
沒見你爺爺,每天還喜滋滋的喝一口小酒。”
奶奶說完自己先笑了。
“還能虧待了我孫媳婦?她想吃啥,你就去弄啥。
等你回到隊伍上了,你媽也知道她的口味了。”
9點一過,小姑父騎著車子來家裏過節了。
小姑父楊家兵,三十八九歲,身高中等,膚色黑裏透紅,笑起來臉上有酒窩,人看起來很和藹。
他在公社郵局上班,是個郵遞員。
身上穿的是郵局統一配發的綠色工作服;
手上推著的也是一輛綠色鳳凰牌的自行車;
車子後座上還掛著一個碩大的帆布袋子,用於送收取信件跟包裹的。
這個時候的交通不便利,就算已經有了電話技術,但是尋常老百姓家裏還沒有普及到。
大多數人的交流都是通過書信來完成的。
所以郵遞員這工作,在80年代是國企業員工,是有編製的,可算是個\\\"金飯碗\\\"。
人人羨慕,工資高又穩定,福利也相當的好,一個人的工資就可以養活全家。
所以在物質缺乏而且溫飽都沒得到很好解決的年代,小姑家雖然孩子多,但是生活比一般人家富裕很多。
自家老婆孩子在老丈人家裏,楊家兵過節也趕過來一起過,他也大方。
提著一大條豬肉,這條肥油較多,他知道,大夏天的青黃不接的時候,家家戶戶桌上都沒什麼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