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突然末路,郭嘉死的糊塗(1 / 2)

184年8月,張角病逝。

次月,其弟張寶奉天應命,於巨鹿稱帝,號為天子。天子以其弟張梁為青州王,軍師郭嘉為太平道天師,分管文武。

而後,鄧茂、馬元義、卜己、管亥各有功勳,為並州、幽州、冀州、青州道首,形同相宰,總領軍政,輔佐天子。

區星、孫夏不服,上表功勳,亦被封為揚州、荊州道首。至於水神、豬神,郭嘉的態度依舊,不予承認。

一支軍隊隻允許有一個腦子,郭嘉不允許劉粟、秦賀攪局,耽誤他發揮。

郭嘉考慮到對玩家的壓製,卻忽略了,黃巾三十六路渠帥,大家血雨腥風,憑什麼有些人運氣好就是大官,運氣不好的就合該丟人現眼?

張牛角勤勤懇懇,最後就因為幾次失敗,就得是卜己這個小透明的副手?

韓忠、趙宏跟著波才也牛逼過,怎麼一場失敗,主帥戰死,他們就連個當副手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青州臧霸,守衛青州也是勤勤懇懇,不曾犯錯,怎麼就因為搞後勤,結果連個名字都沒有?

張寶一朝稱帝,手下皆多抱怨,隻因為大勢未成,手裏這點地方,根本不夠分。如果豫州、兗州、徐州、荊州還在,哪來的諸多抱怨?

張寶如此認為,郭嘉謀劃進取,卻不知道,一朝太平,豪強的陰謀就此展開。

幾乎同一時間,各路不得勢的渠帥,皆得到大量人才投效,反倒是張寶親自任命的道首,門可羅雀,根本無人協助他們管理州郡。

而隨著不得勢渠帥的門客漸漸接管政務,列位渠帥的野心,如何製得住?

洛陽,天子困頓,勢力幾乎被豪強追平,淪為第三,隻得連夜問計於手下文武。

曹操因功為兗州刺史;公孫瓚荊州為牧;董卓雖敗,卻也得河東太守,形勢不佳,但人心安定。

劉萬世苦思局勢,豪強勢大已成定局,但此番黃巾磨難,豪強十去其九,於漢室而言,應該不難壓製。

劉宏思慮再三,覺得在理,按《記勳法》所載,一一為豪強重新定功,其中多數官複原職,土地、宅院未有削落。

袁槐借坡下驢,轉瞬回到洛陽官場,向皇帝稱罪降職。這些事已經沒有意義,劉宏削弱豪強的目的達到,大手一揮,並不計較。

宗室、豪強和解,徐、豫、淮南重歸宗室,又有大量寒門新貴崛起,執掌大漢各處郡縣,可謂政通人和,局勢天平似乎又開始傾斜。

多災多難,人頭滾滾的184年,並未過去。

又是不易行軍的冬天,又是黃巾軍。

184年歲末祭祖,不服封賞的韓忠、趙宏帶領手下促起發難,直接擊殺沒滿百天的天子張寶。

然後,二人要挾張牛角,並裹挾大量不得誌的渠帥,在冀州起義。並上表劉宏稱臣,號稱撥亂反正,請求皇帝原諒。

劉宏欣喜若狂,天下平定之機來臨,但是召喚手下大臣幾番商議,大臣們一致認定:不受!

韓忠、趙宏很聰明,知道他們一旦造反,黃巾鐵定完蛋。與其圖一時痛快,當三兩天皇帝,不如在劉宏那裏換個太守實在。

但洛陽群臣,包括劉萬世,一致覺得,這是讓黃巾內耗的好機會,因此拒不接受。鐵了心,就是要讓黃巾軍繼續自相殘殺,他們坐收漁利。

韓忠、趙宏頓時傻眼,張牛角雖然不滿封賞,但也支持黃巾大業,於是以酒宴商議出路為名,刀斧手齊出,將二將剁為肉泥,並請求青州王張梁,重新執掌天子之位。

張梁不明所以,寒冬領大軍前往冀州,張牛角驚懼,以為張梁要殺他,否則哪裏用寒冬行軍?迫於無奈,張牛角隻得帶部曲逃入太行山,請求並州鄧茂、程遠誌庇護。

鄧茂這邊剛準備去問張梁意思,張牛角該如何處置,卻突聞噩耗:青州臧霸不滿毫無封賞,趁張梁出征,聯合同樣不得誌的東萊鐵頭,於青州自命青州刺史,斷了張梁糧草!

好歹是自家地盤,其實斷糧也無所謂,但偏偏豪強間諜無孔不入,煽動士卒。

雪夜行軍,本就頗多抱怨的黃巾卒頓時崩散,亂軍之中,還有人取了張梁人頭,去洛陽表功。

皇帝劉宏“感念”臧霸誠意,不準其青州刺史頭銜,但封為歸命候,食邑泰山100戶……

臧霸不服,轉而自立為泰安候,號稱皇帝賜予其食邑三萬戶,節製青州。

黃巾管亥不服天師道失敗,收攏殘兵,在青州黃河北岸平原、南皮等地,與臧霸對峙,等待黃巾軍可以再出一個領軍人物。

這個人,計謀百出的郭嘉當仁不讓。

郭嘉轉瞬聯合幽州馬元義,並管亥所部,準備學劉粟、鄧茂故事,雪夜奇襲泰安。

俗話說,不是英雄莫逞強。

劉粟能成功,那是鄧茂挾大勝之勢,而且黃巾軍對劉粟也極為信服,言聽計從,那才沒有半路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