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詠月詩詞,這一首可謂是千古一絕。
天上到人間,千裏共嬋娟,如是天仙化人之筆妙不可言,尤其是這字字句句出自一位道門大真人之口,在那句“欲要乘風歸去”出來時,溪旁賓客當真覺得似乎下一刻舉杯望月的道門大真人就要乘風而起奔月而去了。
這可不是什麼共情的浪漫,而是他們知道道門大真人本就是禦空而行腳踏天地的能力。
“……好,好詞,真人大才!”
大皇子鼓著手掌出現,接連為徐年叫了三聲好。
他再度回來時,身邊還跟著一位蒙著麵紗的女子,隻露出一雙清澈透亮的雙眸,在座諸位雖然看不見麵紗底下的容顏,卻不難猜出這女子應當就是九珍樓背後的那位神秘東家。
“天上的陰晴圓缺,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天人相對的意境當真是妙極了。”
“我覺得今夜賞月宴上賦詩作詞的彩頭便該歸了徐真人。”
“想必諸位俊彥,應該都沒什麼意見吧?”
這誰能有意見?
原本有幾個憋出了一首詩詞想要拿出來湊個數捧個場也好,但徐真人這麼一句明月幾時有出來之後,便已經是拿不出手了,覺得自己寫的這點玩意簡直是在浪費墨水。
沒有假鬱芸紡之手,大皇子親自拿起他添作彩頭的那枚隨身玉佩,要交給徐年。
其實原本大皇子都沒打算再出現在宴會上,和九公主見過之後便該離開了,隻不過這麼一篇注定能夠傳世的名詞出現,還是出自一位道門大真人之口,他要是就這麼一走了之可就是太可惜。
隻不過徐年卻沒有收下這枚玉佩。
“殿下錯讚了,這首詞其實是他人所作,我不過是聽過之後記在心裏,今夜飲酒望月興之所至便吟了出來,未能提前明言讓大家誤以為是我所作,實在是慚愧。”
徐年搖了搖頭,豎起的手掌輕輕推開而來大皇子遞來玉佩的手。
興之所至。
這是實話,不過大概率也和徐年本身酒量不高,但今夜卻一口一口不自覺喝了許多,加上見這溪上浮盤聯想到了前世的些許畫麵,本就有點挑動了心境。
如此種種,他才冒充了次文人騷客,雖沒有賦詩作詞的本領,但卻是能隨口吟出。
大皇子愕然:“竟然是如此嗎?”
徐年微微點頭:“千真萬確。”
已借了前人名作抒情,哪敢再冒名頂替。
隻不過這番誠摯之言說出來,落在大皇子的耳朵裏卻難以全信。
一方麵是想,這麼好的一首詩詞,應當出世就已經傳遍天下了,為何他不曾耳聞過呢?
可再從另一方麵想想,徐年是道門大真人,之前不知道在哪兒隱居修行,說不定是在他在某個遺世之地修行時聽某位隱士所作,所以才不為世人所知。
大皇子拿捏不準哪個才是正確答案,所以這拿著隨身玉佩的手,繼續遞出去也不是,往回縮回來也不是,有點進退兩難的尷尬。
在眾人麵前,九公主沒有露出麵容,但她清醇的嗓音穿透了麵紗,如溪水潺潺般悅耳:“敢問徐真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哪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