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密談(上)(1 / 2)

陶謙在書房會見陳登,房間靠裏擺著一張榻,榻上放著一個案幾,陳登進來,陶謙讓陳登上榻,兩人隔著案幾而坐。

房間兩側本來開有兩扇窗,陶謙怕冷,窗戶便未打開。室內的角落擺放著四個火盆,緩和倒是暖和,隻是空氣流通有些不暢,雖然,大門是開著,不時有新鮮空氣湧入,陳登仍然覺得有些氣悶。

落座之後,陳登瞧了瞧陶謙,心中發出一聲感歎。

這幾個月,原本意氣風發的陶使君還真是蒼老了啊!如今,便和一個普通老人沒有什麼區別,以往的霸氣蕩然無存。雖然,他的神情不像當初曹軍圍城那般緊張,然而,眼眸轉動間,仍然透出了幾絲憂慮。

想當初,使君大人也算是英雄人物。

陶謙身為孤兒,少年時,名聲耀於鄉裏,舉孝廉,拜尚書郎,先後出任舒縣令、盧縣令。其後遷幽州刺史,徵拜議郎。千裏為官隻為財,陶謙得到的評語卻是為官清白,沒有什麼可糾舉的,治下百姓也大多對其敬愛有加。

文治如此,他也不缺武功。

中平二年三月(公元185年),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陶謙身為揚武都尉先後隨皇甫嵩,張溫征伐叛軍。他與當時的江東猛虎孫堅同帳為臣,兩人交情不錯,也屢屢立下戰功。後來,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青、徐兩州黃巾複起,攻打郡縣。朝廷以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他不負眾望,不僅鎮壓了黃巾軍,還收編其眾,行那屯田之策,將徐州治理成了魚米之鄉。

可惜,初平四年發生的這一係列事情給他打擊太大了,陳登時常覺得眼前的陶使君已經沒有了什麼雄圖大誌,對方更希望能夠回到老家丹陽隱居,若不是怕曹操窮追不舍的話,說不定已經這樣做了。

局勢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陳登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部下襲殺,這隻是個誘因,沒有這件事,當曹嵩一家離開琅琊郡,去到袞州之後,曹操也會找個借口來攻打徐州,因為,雙方本就是對立的。初平這幾年,自從西涼軍撤離東都,返回關中之後,關東豪強為了爭奪地盤展開了大規模的屯兵和戰爭,大概分為兩個陣營。

其中一個陣營乃是袁紹和曹操的聯盟。

這兩人都出身豪富巨宦之家,袁家的聲望比曹家要好,在世家大族中頗有名望,所以,袁紹為大哥,曹操是小弟,兩人一個占據冀州,一個占據袞州,相互護持,互為奧援。荊州劉表雖然遵從朝廷,表麵中立,但是,他基本是占在了袁紹和曹操這邊,這是因為他和另一個陣營的主將南陽袁術地盤相鄰,有著利益之爭。

袁術是袁紹的弟弟,卻是嫡係出身,袁紹身為庶子,雖然被伯父認為親子繼承了伯父的家業,成為了袁術的堂兄,袁術仍然看不起這個兄長。兩人鬥得勢如水火的時候,他曾經痛罵袁紹不是袁家子。

袁術這邊的陣營有薊侯公孫瓚,江東猛虎孫堅。

陶謙身為幽州刺史的時候,公孫瓚是帳下一個小吏,兩人頗有交情,征討西羌叛亂的時候,他又和孫堅的關係極佳。後來,孫堅戰死之後,孫策也曾經在徐州待過一段時間,隻是因為孫策為了振興孫家,暗中拉攏陶謙的人,陶謙這才設計將孫策逼走,逼到了袁術那裏。

公孫瓚曾經征服塞外烏丸,擊破十餘萬幽燕黃巾,戰功赫赫有名。袁術雖然打仗不怎樣,但是他聲望足,家底厚,汝南的世家大族皆站在他這一邊,是他的堅強後盾。江東猛虎孫堅就更不用說了,關東聯軍討董,便是一場笑話,大部分諸侯畏懼西涼軍的戰鬥力,皆在酸棗駐足不前,唯一向前的曹操也被徐榮打了個大敗而回。真正將董卓打敗,不得不挾持朝廷遷都長安的還是孫堅,他從南向北,一直打到了洛陽,如此猛將,威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