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西一直在哭,已經三天三夜了,沒有停下一刻的意思,所以他們在野外的岩洞裏就這麼“躲避”著。
說來也奇怪,這小孩就算睡著了,也會一直哭個不停,隻是睡著以後哭聲會相對小一點。
謝宇西就這樣哭了幾天幾夜,後來可能也哭累了,有時會睡上一小會兒,這時,謝坤和王瑛才能趁機打個盹。
但是這孩子天天就這麼哭,而謝坤一家一直在這深山裏呆著也不是個辦法,王瑛多次勸謝坤去問問冷者老人到底該怎麼辦,但謝坤卻一反常態,說自己家的事情不需要去問一個不相幹的外人,這讓王瑛對自己這個平時唯命是從的丈夫有些摸不著頭腦。
而這期間,也有一些親友找冷者老人谘詢過,但他老人家總是笑而不答。
也許你覺得奇怪,謝坤家為什麼不帶小孩到醫院去看看,但這是這個村千百年來堅持的習俗,他們幹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向像冷者老人一樣德高望重的“畢摩”谘詢,而這樣的“畢摩”是不會建議他們去醫院的。
隻是這種習俗近些年來有所改變,因為很多高科技元素慢慢融入到村民們的生活中來了,有效促進了村民們思想意識的改變。
其中,村民們能近距離接觸的是阿拉村科研所。
是的,阿拉村在村委會的推動和引進下,成立了一個科研所叫“阿拉村科研所”。
所長是個博士,叫高富顏,是本村人,北京某名牌理工高校博士生。
據說所裏還有很多博士和碩士呢,他們專攻流行於民間的一些“迷信”和“傳說”,試圖用科學來解釋這些“迷信活動”。
高所長的科研所為什麼選擇建在阿拉村這種相對落後的地區呢?
因為這個地區或許是全國聞名的迷信盛產地,千百年來是如此,或許千百年後,也許還會如此!
阿拉村居然還有人搞“迷信活動”?
沒錯,即使到了2030年,人類科技已比較發達,但阿拉村這裏還有很多人仍然相信“迷信”勝過科學。
可能是受幾千年傳統思想的影響,他們喜歡求神拜佛,用迷信的方式驅魔辟邪,即使是村裏受過高等教育的一些年輕人,在父母和親人的影響下,也不得不參加這類活動,長此以往,他們的意識裏就深深地埋上了“迷信”這棵種子,有時竟也相信起這類迷信來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阿拉村的發展。
為改變這種愚昧落後思想,徹底改變阿拉村的麵貌,村委會決定成立科研所,名義上是研究現代農業科技,實際上重點研究的是這類“迷信活動”,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這些“迷信”現象,從而喚起民眾對科學的認知,徹底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
哪知“迷信”在這裏已經根深蒂固紮根了幾千年,不是一天兩的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況且,他們還經常受到那些“畢摩”們明裏暗裏的阻撓。
為此,他們的工作開展的不是很順利,科研所已經成立了幾年了,除了在農業科技上有幾項專利申請成功外,沒有其它建樹,特別是對“迷信”的研究可以說毫無突破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