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終於湊齊了十個石鼓,但麵對石鼓的殘缺不全,愛好金石文化的宋仁宗心中總是難以平靜,他要召集天下的文學大家和能工巧匠,來對石鼓進行一次考證和修複工作,於是一張求才黃榜,便貼在汴京城的各個城門。黃榜貼出才七八天的功夫,這個消息便插翅般的傳遍了全國,很多有文化有才能的人便摩拳擦掌,想著如何一展身手;而一些有野心有私心的人,也開始躍躍欲試,在謀劃著如何能趁機謀利。有一個人接到消息後很興奮,但他與上麵兩撥人的想法都不同,他就是太氏長孫太澤華,他是帶著家族的仇恨而來,他要為太氏家族報仇雪恨。
當太澤華來到汴京城後,他便慢慢的開始打探消息,他得知進獻石鼓的司馬光池已從鳳翔右遷晉州,但他的兒子司馬光還在汴京,於是他就先從司馬光這條線索開始查起……他越查越感覺此事複雜,而且背後還有一股黑勢力,那般勢力不僅是要搶石鼓,而且還想收拾司馬池,甚至是宰相龐藉……
太澤華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憤怒。作為太氏長孫,他深知家族的榮譽和尊嚴不容侵犯。然而,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個巨大的陰謀,而這個陰謀的背後,正是那些手握重權、心狠手辣的黑勢力。
太澤華決定深入調查此事,為太氏家族報仇雪恨。他開始四處拜訪汴京城的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希望能夠從他們口中得到更多關於石鼓和司馬池、龐藉等人的信息。
在調查的過程中,太澤華在青樓中結識了一位名叫柳如煙的女子。柳如煙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她對金石文化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為了知己。柳如煙告訴太澤華,她的父親曾經是張堯佐的得力助手,但因為揭露張堯佐的罪行而慘遭殺害。柳如煙一直想要為父報仇,但奈何自己是一個柔弱女子。
太澤華和柳如煙決定聯手調查此事。他們先從司馬光的兒子入手,希望能夠從他那裏得到關於石鼓和司馬池被陷害的真相。經過一番周折,他們終於找到了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司馬康告訴他們,他的爺爺和父親確實因為進獻石鼓而遭到了黑勢力的陷害。而且,他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聽說這股黑勢力後麵的主使者,連皇帝也要讓其三分,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太澤華和柳如煙意識到,要想揭開這個陰謀,就必須先參與到這次石鼓的考證和修複工程之中,擇機慢慢的查找線索。於是,他們開始四處尋找關係,看看能否加入到石鼓工程隊伍之中。功夫不負有心人,太澤華終於在柳如煙的幫助下,認識了向傳師。一日柳如與太澤華去拜訪向傳師,兩人經過與深入向傳師的交談,向傳師對太澤華在金石方麵的學識非常讚賞。當向傳師問太澤華的身世時。太澤華為了不暴露身份,就稱自己是長安人氏,姓秦名雍,自小父母雙亡,是跟隨石匠舅舅長大的。向傳師隻顧著發現人才而高興,但不再細問太澤華的身世,便喜氣洋洋的說:
秦是華夏一統之首個國名,雍乃九州之一,古書有“鳳鳴岐山翔於雍”的記載,你這名字起得大氣。
多謝大師誇獎,小生乃一無名之輩,隻是略懂金石之皮毛。
小友莫要妄自菲薄,你的學識之淵博,在汴京城中怕是屈指可數。你可有師父?
小生沒有師傅,隻是跟隨舅舅和其他工匠師傅們學習,前些時日遊曆過麥積山石窟,彬縣大佛寺,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泰山摩崖石刻,向各地金石望方麵的前輩學習。
後生可畏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遊曆拜訪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既然你沒有師父,那你可願意拜我為師?
小子真是三生有幸,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三拜。
“哈哈--,我向傳師也有徒弟了。”向傳師看著如此一個機靈有為的徒弟,真是太高興了。“徒兒快起,徒兒快起”向傳師說著就把秦雍扶了起來,秦雍又趕緊請師傅坐下,並恭敬的給師傅端茶,此次拜訪收徒雖然突然,但師徒兩人都很高興。
向傳師喝了口茶,問道:徒兒可有表字?
回師傅,徒兒因一直沒有正式拜師學習和舉辦冠禮,故而尚無表字。
既然沒有,今天為師就給你取一個,昔日秦朝一統中國,鳳鳴岐山翔於雍,你姓秦名雍,那就取字一鳴,師傅希望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宋仁宗能否修複好石鼓上殘缺的文字?秦雍能否為家族報仇雪恨?待後續創作新的小說再敘,本部小說完結。